close
     人要達到真正的自由,有必要從語言的制約中先跳脫出來,而在這一步之前,則是
有必要先從故事的結構中,解脫開來。

  當我們習慣美麗的故事就是真實的描述之後,我們會自動的投向故事的陷阱…

前幾天與一位久未蒙面的同學出去吃飯,他談到他父親剛過世,心中雖然有一點悲傷
但卻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反而像是解脫了一般,他說他父親是老榮民,每天晚上必看
的便是「2100全民開講」,中午看,晚上也看,把電視機開的超大聲,這位同學
由於要準備考試,便請他爸開小聲一點,他爸不為所動,同學婉言相勸請他體諒,最
後在對方無動於衷的情況下,自己將電視的聲音調低,沒想到一回到房間,其父又將
電視聲音調高,父子之間竟為此枝微未節產生嫌隙,真是情何以堪。

「你爸這樣感覺有點扯耶,一個父親讓小孩有準備考試的正常環境,應該是天經地義
的啊」

「我也不曉得,我與我爸的關係,就是這樣,而且他看到不想看的政治新聞,還會破
口大罵」

「這跟我爸也蠻像的,我爸聽地下電台,也是會說:「攏是國民凍耶陰謀啦」,不過還
不至於像你爸那麼扯,干擾全家的生活」

「所以我和我爸的關係一直不是很好,他過世時,我反而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你爸是榮民,他們的一生都為國家而生,生離死別也都是為了那份國家的信念,從某
個角度來說,他們有願意為了它而犧牲性命的「故事」,只是這個「故事」,己經不為
這個「民主」時代所重視而己,因此當他看見他的領袖、他的主義、他曾為它漚心歷血
的信念被如此踐踏,自然就氣憤到喪失理智了,從這一點來看,你也要體諒他己經老了
,只能依靠往日榮光聊以自慰,而如果他不堅持他的信念,他的義憤,從某個角度來說
,他不就等於承認他的付出盡是煙花水月,是無意義的存在嗎?」

「他滿眼盡是國家大事,卻從不體諒我媽與家人,我媽對他一生無怨無悔,他臨終前也
沒對她說出一聲感謝,她就覺得實在很不值得。」

「那個時代的人,是不會輕易說出感謝這兩個字的,他們只會在淡淡的欲言又止之間,
無聲無息的讓它自然遺忘…」


觀看現今政壇上的兩大政黨,背後其實是兩套不同的故事,一套是民族復興、繼承中華
一脈道統之中流砥柱,另一套則是不畏強權、伸張正義、要自由、要民主、要獨立的本
土熱血。

求學期間陸陸續續的了解了許多學術界人士的政黨傾向,發現一大部份的教授,本職
學能上的研究方法與邏輯思考都非常清淅明白,但是一旦與政治扯上關係,我便常常
會懷疑他們的研究精神與研究方法學到哪裡去了?

有可能另一個黨派的人都是壞人嗎?有可能對方黨派的支持者腦筋都不清楚嗎?

稍微了解一下人性的人應該都知道,每個人會因為重視的信念不同,而加入了彼此對立
的團體,簡單來說,任何一個組織如果夠大,我們都會在裡面看到相當明顯的常態分佈

就以個人從小到大的經驗,一個班級就固定會有幾個帥哥,幾個美女,幾個運動神經超
強,幾個會搞笑的,幾個透明人與幾個天才,這種常態分佈幾乎沒有例外,當兵時是,
上大學時,出社會遇到的各種社會團體,也都是如此。

這個世界好像有一種自然形成的均衡,讓我們週遭的人,很正常的分佈不同形式的人格
展現出不同性情的特質,或許也可以這麼說,當一個地方有人表現強勢,自然其他人會
呈現弱勢,有人選擇要一領風騷,有人就會選擇退隱江湖。團體的態勢在極自然的狀況下
形成一種巧妙的動態平衡,我們各安其位,也因此就各行其是了。

我們會被環境無形的制約,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大部份的人都是有大小眼差別待遇的,
有些人我們會特別重視,有些人我們則會無意識的自然忽視他,無法察覺自己這種潛意
識的人非常吃虧,因為我們或許可以輕視別人,但輕易就讓對方察覺,便是愚不可及。

曲折的故事是非常容易令人相信的,尤其是美麗的故事,回顧歷史,縱然成敗轉頭空、
幾度夕陽紅,不管是成王還是敗寇,都因為故事的淒美離奇,而讓我們難以忘懷,深信
不疑,從漢高祖「狡兔死,走狗烹」暗殺韓信而取得天下,到太平天國- 「不因成敗論
英雄、浩浩乾坤立半碑」,背後看來似乎都是一極為精采的故事,有良臣的奇謀,諸王
的猜忌,好像故事早就埋好伏筆,就等待一個完美的導火線,燃起那完美故事結構的燎
原之火,好像歷史上的人物,每個都像演員似的,活的很「激情化」,想的很「卡通化」
表現的很「戲劇化」,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故事如果太壯烈、太激昂,結構太完美,我們就有必要開始懷疑它的真實性。


通常偉人傳記都會寫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一些寶貴的人生道理(例如華盛頓砍倒櫻桃樹、蔣公看魚兒逆水上游)

年輕的時候因為有感於天下危難而立定志向(孫文見村人迷信而砍倒神像、霍去病因國
家屢遭欺侮而立志從軍)

後來遭遇危難,不屈不撓(孫文十次革命、諸葛亮七出歧山)

最後名留千古,永垂不朽…


以一個普通成功人的自傳來看,就會是這樣…

十歲時就表現有勇氣、力抗強權的大無畏精神(其實只是個性比較像流氓)

十五歲看到弱小被欺侮,路見不平、見義勇為(因為自己對那個欺侮人的對像
早就不爽很久,剛好借題發揮)

二十歲有感於自身責任重大,開始思考經商之道(發現自己錢不夠用了,便開
始想東想西)

三十歲經營出一番大事業(其實有跟老婆借錢,但這段不能寫)

後來經商失敗,但還是有誠意的努力清償債務(靠著走私得到一筆錢,但這段
還是不能寫)

最後東山再起,成功收復往日的江山(錢又跟老婆借,但還是不能寫)

成功之後,選擇過平靜的生活,培養出超然物外的性情(其實是金援斷了,眾叛親
離,只好孤隱其身,但這種真正的原因還是不能寫)

後來在家中參悟,戲劇化的成為一代宗師(終於想到新的謀財技倆)。

開始四處演講、接受訪問,寫傳記、自述生平…(反正也死無對証)


表面上看起來真是可歌可泣的熱血人生,其實不好聽的、沒那麼有戲劇效果的部份,
根本就沒有機會報導出來、報導出來也沒人想聽。


我們會被故事給欺騙,一方面最大的原因也在於我們需要故事才能激勵自己,需
要起承轉合,才能容許自己忍受一時的困頓,需要唯美而浪漫的想像,才能讓自己在
這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的世界,有一點點的情趣與樂子可做,因此當有人製造一個
唯美而曲折的故事、節日、氣氛給我們,我們當然也就樂意接受、樂意被欺騙,樂意
活在其中,儘情的被制約、內化而成為我們內心的一部份。

我們難道沒有發現、愈玄妙的哲學、愈懸疑的故事、愈諷刺的人際關係,愈勁爆的內
幕,我們就愈願意去相信嗎?

這世界太無聊了,所以每天有人不斷在建構新的故事,小說、電影、動畫、日劇、韓劇
漫畫、就連政治、歷史、人生、親情、友情、愛情,背後也都有向故事看齊、向起承轉
合結構模仿的傾向。這一切只為了讓我們的情緒得到滿足、生命充滿情趣。

而另一方面則有一些人,開始選擇解構故事,人們因故事的不完美而悲傷,而生氣,因
為自己的故事被踐踏,被背棄而痛苦莫明,本來是讓人們因快樂而溶入其中的故事,現
在變質了,所以人們自己打的結,只好再麻煩自己解開一次。為了解構那一朝風月,只
好依靠萬古常空,而萬古常空,也是另一套故事。

覺得這故事不好聽,因為演到後來才發現主角居然不是我…



就連這篇文章,背後也隱含著故事的結構…


舖天蓋地的故事滿天襲來,我們註定無處可逃



不,我們其實根本就不想要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