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尼采算是一個活得很無聊的一個人,因為他沒有什麼社交生活,而也因此,他把很多
的時間花在沉思,沉思這種事要能真的得到什麼深刻的結論與洞見,確實是需要相當
的時間慢慢蘊釀,他等於是把自己犧牲給孤獨,然後為我們這些將時間花在社交關
係上的凡夫俗子,奉獻他一己寂寞所鑄下的心血結晶。

一個人不一定要經驗豊富,才能得到生命的真理,因為「智慧不在經驗之多寡,而在於
個人對經驗領悟的程度」,否則我們就可以自然的說,每個老人都是有智慧的了,但事
實上不然,因為帶有偏見的經驗,累積到最後還是偏見啊!

尼采說:「支配自己比順從別人還困難」,這句話乍聽之下像是奇言怪論,但世上很多深
刻的真理都是正言若反,我們想要完成某件事,反而該往那相反的路上走,跳脫我們思考
原本的邏輯,常常能為我們找出生命糾結中的另一段生路,殺出另一片生天。

支配自己就是自己可以選擇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而順從別人就是在別人的期待下、眼光
下、要求下,過著可以依賴但不得自由的生活,有的人並不是那麼需要所謂的「自由」,
因為既然「順從」別人,可以隨遇而安,那就照著這樣作吧,一切就是順水推舟。

為何一個人無法過著支配自己的生活,一方面是我們如果將權力讓渡給別人,讓別人替我
們作決定,我們就可以過著不用承擔責任的生活,這樣的日子一開始當然很好,什麼事都
照著別人定好的規則作就對了,只要被動的接受就好,但是就如家一樣,家是一個人的避
風港,但同時也是一個人的牢寵,要權利就要付出義務,每種人際關係背後都有這樣的背
後潛在結構,而是否有某種關係,能讓大家若即若離,卻又能得到自由,就是一個值得思
考的問題意識,我們每個人自小到大都會依附在一個組織體系之下,因為依附在其中,我
們才有安全感,才有某種付出與存在的價值,但樂之在此,苦之也在此,於是順從別人終
於成為一種習慣,支配自我的導航能力,也就逐漸喪失。

為什麼人不能得到支配自己的真正自由,有時從負面表列的角度來看問題,反而比較容易
找到答案,一方面是人們在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時,總是忽然才疏學淺,一方面人在挑別人
毛病時,卻是文思泉湧,於是乎,從反面意見來找問題的答案,反而能幫我們快速否証與
逼近問題的核心,這又是另一種形式的正言若反。

首先,人不容易得到經濟自由,為了五斗米、為了下個月的房貸,不順從別人行嗎?不依
照一定的制度走行嗎?況且滾石不生苔,唯有累積資歷、繼續忍耐方是人生幸福的保証,
這樣的想法是穩健的,是中規中矩,從某方面來看,是一種平淡實在的表現,但某方面
來看,就是我們還不俱備出走的能力,因為沒有自信可以靠著支配自己闖出一片生天,
所以我們還是需要組織的保護傘,與別人一同共存共榮。

其二,人也不容易得到心理的自由,我們由於過著被動的生活己久,一方面被動的生活
確實比較輕鬆,一方面自己的內心是否真正作好獨立的準備,又是另一個問題,例如習
慣性會想著別人怎麼看我們的人,一開始就己經在潛意識中植下自己是別人附屬物、支
配物的慣性思考,就如被關在籠子己久的猴子,有一天當人類真的把籠子打開了,反而
己經不曉得自己獲得自由。廣告上常常寫著,當你學會什麼能力、拿到什麼証照,你就
可以取得某某某的賞識,可以得到如何如何的工作,這種廣告其實有點問題,它預設了
我們學習一件事的背後竟是理所當然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但是真正一個有識見的人,
反而會想,應該是當一個人學會了什麼,可以得到我的肯定吧?

千里馬易得,伯樂卻難尋,奇怪的是,我們的教育都強調如何當別人所駕御的千里馬,
卻不是教我們成為能駕馭別人,整合別人,了解別人的伯樂,不是很奇怪嗎?

其三,要自由就要忍受不再順從所帶來的痛苦,獨立思考就是真正為自己而活,但某種角度
來說一個組織實在不太容得下獨立思考、意見太多的人,當然,這裡不是說一個人想怎麼做
都可以,也不用在乎團體與組織的紀律與原則,而是說一個人如果一直在順從別人的狀態下
他久而久之會忘記去如何尋找自己真正的幸福,就如同我們總是拼命在做不是很重要但很急
迫的事(急迫當然是因別人而起)卻因此而拖延了真正重要而不急迫的事(對我們真正有意義、
能深入鑽研、能養家活口,又無怨無悔、且充實快樂的事),而擺脫原先順從別人所帶給我
們的福利,開始真正的靠自己「實在」、「不帶面具」的活著,確實是需要實力、魄力、決
心與割捨內心安全感之意志的。



好好思考清楚,真正為自己作一個決定,並有徹底實踐的意志準備,不管結果如何,會慢慢
訓練為自己作決定的能力,這種能力確實也需要心理準備與訓練,自由是有代價的,強者勢必
要忍受獨立所附帶而來的孤寂。但也是王者格局與心態的奠基。






一開始就只打算來當馬伕的,怎可能最後湊巧成為國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