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時,免不了要和家人打一下衛生麻將
其實我覺得打麻將很浪費時間,常常打了好幾天之後,結果總是沒輸沒贏。
拿打麻將的時間去加油站打工,可能早就賺到打麻將所贏額度的好幾倍。
因此嚴格來說現代人打麻將是為了聯絡感情,不是真的想要小賭怡情、大賭致富。
說起來人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總要透過什麼活動來激發內在的感情,沒辦法只
是單純的直接進入「溝通」行為,家人之間不直接開家庭會議,卻是總要間接
的藉著某種場合或娛樂、節日,才能表達一些平日理論上就應該告訴彼此的感受。
可能是怕直接切入主題太嚴肅吧,人們總是需要在彼此之間先置放一些緩衝的軟墊。
打麻將與看電視,就成為了人們「間接」溝通的好幫手。
只是一邊聊天一邊要注意有沒有放炮還蠻辛苦就是了。
麻將的規則設計的很複雜,動不動就「加檯」
大字一檯、槓一檯、莊家一檯、連莊一檯、花一檯,如果什麼都沒有,居然門清
也一檯、(有的是海底也一檯) ,日本、臺灣與香港、韓國的規則也都差很多。
這樣的設計似乎可以增加牌組的豊富性,還有勝負分判之後的戲劇性。
除此之外,麻將還有一些規則很特別
● 如果可以胡而不胡,下一輪才可以自摸
● 自摸的那張牌不能先放到自己的牌組裡面
● 莊家連莊時可以累積的檯數最高,但倒莊時受損也最嚴重
● 聽錯牌而誤打槍,就晉階為相公,失去獲勝資格但還是要陪玩
● 拿牌的順序與出牌的順序不同
● 為什麼一定要從東風東玩到北風北才算玩完呢?打十六局也太久
了吧?
流派與遊戲規則之變化多端,可說沒有其他遊戲可以與之比擬.
很多麻將「大師」都說可以從別人打出的牌來得知對方聽什麼牌,增加獲勝
的機率,因此他們一直在盯所有人打出什麼牌,知道對方吃了上家的什麼牌
也可以知道在聽什麼牌。
結論就是---一直在看別人打與吃什麼牌的人,比較厲害。
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點自作聰明
因為
●對方打的牌可能是棄牌,跟聽什麼牌無必然相關。
●對方吃了某種牌可能剛好滿對就去聽其他牌色的牌,因此吃什麼不代表就會聽什麼。
●打出去的牌也可能因為某種情況下再度需要這張牌。
●太在意別人的牌是什麼而影響了自己的步調,反而會顯得畏首畏尾,前後失據,
最後得不償失
這讓我覺得,麻將裡,或許還真的可以看出人生的智慧
● 每個人在這塲世界麻將的多變數中,都會歸納出自已自認為的必勝公式,但其實
這個公式可能是不存在的,或許人們只是需要一種信念來繼續玩這場世界麻將。
●你的計算也在別人計算的共變數裡面,因此取中間值會是最穩當的。
● 很多規則乍聽之下言之成理,但深究會發現是莫明其妙,文化就是這樣因循沿襲的
,而規則的制訂是為了建立一種框架,人們在這種框架裡獲得某種形式的限制與自
由,打破規則,並不是就會比較公平,而只是得到另一種限制與自由。
(例如不同派別的政治理論就是彼此相生相剋)
● 為了將莊家拉下檯而放棄胡其他家牌的機會,最後導致了兩種可能,一種是終於
讓莊家倒莊,一種則是讓莊家再度又自摸,死得更慘,這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 人生就是在胡牌與自摸之間,困難的抉擇,不管結果如何,一個人就要認命的活在
當下才是。
最後,我發現人最奇怪與有趣的一點就是
明明已經知道結果了,幹嘛還要再攤開還沒打開的牌,去確定自己失之交臂的自摸呢?
(這種行為就跟踩到狗屎,還用鼻子確認一下到底會不會臭一樣白痴…)
最後我來發表一下麻將獲勝小公式。
因為我不是賭神,平常也厭惡打麻將這種浪費時間的娛樂,因此提出最不傷腦筋的勝利
秘訣,大家參考看看。
● 大字的數目最少,因此先捨棄的牌必是大字
● 只要是兩邊的極端牌便優先捨棄,而愈中間的牌愈要保留,例如一索與九索是極端牌
只能聽一邊,而五索與六索是中間牌,可以聽兩邊,其組合機率最大。
● 注意一下別人的碰與對或吃都是什麼牌,儘量不聽人家已經出過的牌色。
● 儘量選擇同一牌色的牌來聽,製造出最大的組合可能性。
印象中,聽四五六七的索、筒、萬獲勝的次數比較多,這似乎暗示了愈靠近中間的牌出
牌的機率比較大。
● 有趣的是,如果大家都照以上的規則來玩,那麼反其道而行的成功機率比較高。
更複雜的計算方式我就省略了,因為打麻將不用打的那麼辛苦,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情形,我們實在看太多了。
這就是麻將的智慧,值得好好去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