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gradlive/1383065664-2315798714.jpg)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gradlive/1383068208-513921960.jpg)
圖中的法官是理論型人格,覺得世上看似簡單的事情一定由複雜原因所構成,每件事的發生背後
必定都不簡單,可以說是陰謀論與教科書產生器。
圖中的罪犯則是實務型人格,想到就做,根本就沒想太多。
世上很多事有時常常就只是一時衝動或意外,沒有什麼理由。
解釋人格時要考慮到這一點,看到一個人就硬套上某種理論模型只會讓人覺得可笑。
理論型的人很會演繹推演一堆合理的理論(我自已承認就是這種人),可惜合理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這種人往往因為想太多而錯失良機。
實務型的人則是想到就作,作了再說,有勇無謀,易大成但也易大敗。
兩者若能平衡,成大器也。
附帶一提,理論與實務有時也很難分割與定義
有的人的理論就是實務,例如哲學家或是中國古代的縱橫家
他們的工作就是製造各種形而上的思想或者以嘴炮遊說君王
有時一個超級嘴炮可以抵過千軍萬馬的火炮啊。
如果有一天我成為世界有影響力的哲學家
那我的理論就是我的實務
而且正常的情況是實務裡面有理論,理論裡面有實務,沒有什
麼純綷理論與實務這樣的東西。
大家從小到大讀了這麼多書,也看過一堆分類與定義,應該
很明白,分類就像切西瓜與畫大餅,看怎麼「用」就怎麼「切」
有時純粹只是視作者的心情來分類。
別隨便被別人的分類騙了哦。
分類是一種能讓別人覺得我們很聰明的技巧,可別自己也上當啊。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成功的人,一種是失敗的人」,當有人這麼對你說的時候
,小心你就準備要被騙了。
遇到這種人你可以回他說:「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有穿褲子的人,一種是沒穿褲子的人」
他如果沒有發現你在諷刺他,那就代表這個人走火入魔很深了…
分類也對也錯,不分類也錯也對。
套句南懷瑾老師的話
「體用何妨分不分,絕妙相關你我他」
(老話一句,請踴耀回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