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話說今年七月我回高雄老家時,剛好經過高雄巨蛋體育館,當天我看到體育館外圍掛起一幅非常大的
布條,是慈濟基金會在高雄舉辦的「法譬如水經藏演繹」的長布條。

當時我不禁這麼想,證嚴法師發起這個活動實在很有智慧

為什麼呢? 且容我諉諉道來

研究了古今中外的歷史典故,我發現故事是維繫一個組織長存永續而不輕易崩解的重要核心因素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詩,尤其存續愈悠久長遠的民族,愈重視史詩的創作與宣揚

正如同了解詩經,你就能意會所謂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道統傳承
而了解了印度的史詩摩訶婆羅多,你就會明白印度人為何特別重視某些觀念
看了美國的獨立宣言,可以清楚美國人的立國思想與集體潛意識

而這些史詩的背後,都是一段優美而完整的故事

現在我們回頭來看慈濟的經藏演繹,一般人可能會想,為何證嚴上人要舉辦經藏演繹如此需要大量
人員、長時間排演、很難看出會因此有什麼收入又會額外佔據參與成員許多寶貴時間而顯得勞師
動眾的活動呢?。

我認為,慈濟正在創造一種史詩,一種能讓慈濟文化能永續長存的史詩。

只是善不會持久,但讓善成為一種美,就能持久。

經藏演繹就是一種把美融入善而使善更持久的努力

慈濟今天之所以發展會如此興盛成功,某種程度來說證嚴法師的人格感召佔了非常大的因素。
比較深謀遠慮的人就會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證嚴法師圓寂了,如此龐大的組織將如何
維繫,畢竟目前看來就算有接班人,也很難再能如同證嚴法師般,有如此大的德性與感召力

如同若沒有賈伯斯,蘋果就沒有那麼像蘋果了。

我覺得證嚴法師一定在經意或不經意的情況下,思考到這一點。

企業有所謂的企業文化、國家有起源神話、社團有社團宗旨、宗教也有基本教義

而這些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要素在支撐,那就是故事

亞當夏娃在伊甸園的故事支撐並影響了基督、天主教、回教的起始與發展方向
釋迦牟尼佛從看見生老病死的痛苦到在菩提樹下了悟成佛的故事也決定了佛教修行的基本模式

故事一定要動人,最好也要合理,愈動人愈合理的教義愈容易傳播,也愈容易留得住人才。

不過我們其實也知道很多宗教的神話故事不儘合理,這是因為宗教如果太合理,就會變得不太
需要人們來決定是否相信了,請問你會因為電視機提供給你如此具體不用懷疑的實用價值而感
念它的恩德嗎?

感謝電視機是沒有故事性的。

每個人內心中都一直在產生故事而且完結故事,有的人很早就知道要完成什麼故事,有人則是一邊
活著一邊想著要編著怎麼樣的人生故事。

「就算跌倒了,姿勢也要很豪邁」就算是一種故事,說是一種維持「格調」完整性的美學也可以。

完成內在故事的衝動我覺得也可以說成是「業」

為什麼我們總是聽到冤魂為了報仇可以轉世追縱仇家數百年,因為冤魂不把這故事完結掉,就會很不甘心
有的人明明有仇卻不是很想報,因為覺得報仇的故事太過愚蠢,為了報復對方使自己已經很可悲的生活過
得更可悲實在沒有意義,因此他會寧願選擇「寬恕」這個感覺更有人性光輝的故事。

是一種「報仇」與「報仇報到自己更苦感覺很白痴」的故事拉扯

想愛的人愛不到,有很多種可能的發展,有的人選擇再接再勵,這時候當事者自己編的故事叫「過程才重要」
有的人選擇了放棄,這時候就要給自己一個交待叫「天涯何處無芳草」
有的人選擇破壞,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別想得到,這個說給自己聽的故事叫「總有一天等到你」
有的人把愛放在心中就可以過活,這種故事叫「暗戀的感覺最甜美」
有的人乾脆就此自暴自棄,這種故事叫「有一種淒美叫為情所困」

不管故事怎麼發展,都有一種構成起承轉合的隱然結構

可能轉化成喜劇,可能是悲劇,可能愈來愈濃烈,也可能愈來愈平淡,但不管怎麼變化,我們似乎
都看到了故事高低起伏在其中作用的韻律。

民進黨與國民黨的長久對決某種角度來說就是「被國家背叛、被黨國霸權壓迫而爭取獨立自由的故事」對決
「中華民國道統存續與文化傳承需盡力維護的故事」

當然,也有「太陽旗」與「彩虹橋」對決的故事

其實都是動人的故事,只是故事有衝突。

再深入一點來說,不同的人格特質會傾向選擇不同劇本的故事橋段。

基本上可以解構如下:

●每個人一開始有那麼一點點跟別人不同的稟性,就算一開始都一樣,最後
  還是會因為環境的不同而開始不太一樣。

●這種稟性會讓自己選擇一種與別人相處時感到自在的「角色」

●為了讓自己的角色更「適格」,更符合內在想像的劇情需求,人會開始強化自
  己「角色」的特色

●如果看到現像場中有人角色的完整性比自己高,就會選擇放棄原先與對方雷同
  的角色

●不同的角色會傾向選擇不同的劇本來演出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劇本,因此會產生次人格或分裂人格

●故事的完整性與經典性決定角色的努力程度,例如有人為了成功會故意製造
  一個競爭者,好讓故事更戲劇化以強化自己的熱情與動機。

●選擇了一個爛故事會無法激勵自已,最後比較容易失敗收場,因此「成功學」
  的故事通常都很「經典」且「戲劇化」

●格局大的人通常無意中傾向選擇演繹長故事,格局較小的人則選擇短故事,最
  後兩者都能完成故事,但成就己然不同。長故事雖然看起來比較厲害,但也
  可能悲劇收場,短故事如果聯接得好,也能成為一種長故事。


●一個長故事可以讓一個人努力比較久,跟地基一樣,地基愈大樓蓋的比較高

●短故事的集合很難讓一個人長時間朝同一方向努力,因此有人做得很累卻一事
  無成,就是因為陷入短故事彼此互相抵銷的冏境。

●不過經典而戲劇化的故事如果太幼稚,一般人不會信服太久,因此要適當的
   做轉化,讓故事成熟一點,同時產生更大的懸念。

●有些故事大家比較喜歡聽的原因是----沒那麼容易就「過著永遠幸福快樂的日子」
  要曲折一點,要辛苦一點,要付出代價,最後的結局才會更完美。

●作公益不只需要善心,也需要動人的故事來賦與善心一種美感,例如為善不欲人知
  的故事聽起來就比「作善事要讓大家都知道」動聽,但是也因為人聽了同一種故事
  久了會煩,因此現在流行的故事是「做善事要讓大家都知道,才能讓大家廣為效法」
 
物極必反,也是另一種故事。

●誰最會編內在故事誰就愈成功,最好的故事是一種永遠很美很真很善,而且永遠演不完
  的故事

●組織的故事如果寫得太短,組織很容易在完成故事交待的任務後就自動崩潰。例如推翻
  滿清不久,國民黨就分裂了。

●誰能寫出結構完整、懸念不斷的故事,誰就能使組織俱備為了適應故事而不斷進步自強
  的動力,而誰的故事能把別人的故事融合並超越,誰就能一統江湖。

●我有時候遇到教義很奇怪但卻很熱心的傳教士就很會同情對方,因為如果他們宗教的教
  義再正常合理一點,以他這麼熱誠推廣的態度,一定能吸收到更多新血輪。不用讓自己
  那麼辛苦。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就算是一種長故事,一種意境很美且不容易立即達成的故事。

●創造故事是一種用,而不是體,但將「用」昇華為大用,便等同於「體」


我忍不住不這麼想


誰能破解內在故事產生、中斷與完結不再生的秘密,誰就能夠徹見實相、花開成佛。




--------------------------------------------------------------------------------------------------------------------------
※ 最後還是請各位讀者儘量惠賜留言~~~我那麼認真寫,至少要給我一點意見嘛。


不然我就要開始講一個關於作者「恨啊~~」的故事


從前從前有一個人看了一篇寫得很好的文章卻沒有留言給作者回饋與鼓勵,造成了作者沒有
動力再寫好的文章,讓作者心中產生反正寫了也沒人看的感覺而不再寫文章。

後來這個讀者日後也想作些什麼事來得到別人配合的時候,不知為什麼都沒有人鳥他,此時他
才發現,原來自己以前怎麼對別人,就會製造出別人日後也怎麼對他的性格與命運,自己當
初沒有回留言給寫好文章的作者,今天就要承受這種苦果啊。


都己經看了這個故事,你還不回留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dlive 的頭像
    gradlive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科學與玄學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