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靈魂學一直有在做長期的觀察

不過我發現不同的學派與說法總是有那麼一點點讓人無法完全信服的部份

從哲學的角度來切入靈魂學是我覺得非常好的進路
哲學雖然無法告訴我們一定是怎麼樣,但它可以讓我們避免掉入思考的陷阱

就像是一個自己承認自己不知道的人就不太可能是騙子一樣,知之謂知之,不知謂不知就已
經是一種很好的道德境界。

如圖所示,我們這個世界就是所謂的相對現像界,因為有相對,才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也才有思考、才有大腦結構、才有所謂的「邏輯」

在傳統宗教中便告訴我們這個人間現像界是不可靠的

一神教教我們要重視那天上的勝於在地上的
而佛道教則教我們要捨棄欲望,看穿悲歡離合的人間無常。

只是傳統宗教的說法有時會讓一般人覺得矛盾,尤其在科學家嚴謹的眼光看來,前後常常不一致
導致不容易令人信服。


例如,一神教一方面強調人要信神才能得永生,但一方面也強調守道德才能上天堂,但此時的
矛盾為道德是一種界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如果把信神與道德切割成二件事,就會形成父
子騎驢的困境,因為如果說信神是第一,那麼不守道德而信神的人是否就能永生? 而守道德卻
不信神的人是否也能上天堂?另外一個更關鍵的問題則是----「什麼才叫做信神?」

如果說唸頌名字就叫信神,那麼有人冒充了神的名字做惡,該如何鑑別這個信[ 這個名字」的人
如果說信仰某個形像就叫信神,那麼這個世界有五色人種,神應該是什麼樣的膚色呢?
如果說信仰某種教義就叫信神,那麼如何處理語言本身的詮釋困難以及文字註定無法描述實相的必然限制?

而從佛教的角度來說,人因為發現悲歡離合而看空出家,但是如果有一天,有科學家發明了某種方法
,可以讓人們不死,讓資源足夠,是不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不需要宗教了呢?再者,看空若是建立
在破有的角度,那也是不實在的,那就像是一個男人因為得不到漂亮的女朋友,就酸葡萄的說所有的美
女都很難伺候一樣,並不是真正的看空。

不過我認為,真正宗教的核心應該也都不是以上所言的簡單理論,只是人們識別宗教差別的指標就是上述
說明,導致了愈傳播教義反而愈離開宗教本質的怪現像。


而在研究靈魂學的角度上,很多人也犯了許多基本的錯誤

例如,以為靈界就是絕對界,以為世界上只有陰間與陽間,陰律與陽律
於是他們以為輪迴就是一個生命不斷在陰間與陽間輪轉,而鬼神都住在看不到的陰間,更高一級的神
明則是住在天上。

某方面來說,佛教的三界說應該比較符合目前觀察到的各種靈界現像,但一神教為何不說三界,可能
也有其背後的苦心意脂

佛教的經典中有提到

●佛觀一鉢水,四萬八千蟲(當時就發現水中有微生物了」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說「觀此世界如奄摩羅果」(地球確實很像檳榔,而且壽命也確實夠長)
●外星人可以劃分在天人的法界(人類的祖先來自光音天,或可詮釋為另一個星球)
●陽間需要資源,陰間需要能量,因此風水會造成陰陽界的各種糾紛,此時能量為王,與善惡無關
  如南鯤鯓五府千歲與囝仔仙大戰多年一樣無法獲勝,便是因體制外的陰靈得地利能量之故,體制
  內的神明也只能與它妥協。

●陰間雖然說能量為王,但因為陰間的組成也是「人」,因此陰間會有自已的一套法則來約束這些
  靈,於是我們也不能說道德不重要,不過陰間的道德與陽間的道德又不盡相同。

●而因為陰間也充滿了「人」,而人就有個人情緒與個性,因此陰律是否能作為絕對道德標準便有
  絕對商確之處。

●不過因為沒有人敢說自已不會落入陰界,因此生前對「陰律」與「能量」的「修持」,還是要值
  得注意的,功德與福德的分野也是在這裡得到區分,例如福德就是一種可以轉換為「能量」與「
  資源」的東西,但功德才是真正讓人契入絕對界的保証。

綜上所述,我認為相對於陰陽間的絕對界,才比較是一個可靠的依歸之處

怎麼說呢,試分析如下:

●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宇宙其實是一場因為大爆炸而發生的意外,因此相對於「意外」,這個能派生
  出現像界的本體界,自然是比較不[ 意外] 的。

●這個宇宙受到光速的限制,因此各種時空條件與能量資源都因此而「相對」了起來,有相對就有
  無常,反過來說,有無常才有結構有思想有變化有悲歡離合,質此之故,建立在相對世界的存在
 ,都是不可靠的。

●「有生於道,道生於無」,這個「無」才有最足夠的能量,因為它可以創造出宇宙,於是「無」
  比「有」還多,我認為這也是為何佛法要人捨「有」取「無」的科學理論基礎

●絕對界不是遠離於相對界的一個世界,而是相在卻不干涉的一個世界,人類的靈性要到達這個
  絕對界需要「能量」,愈精純的念頭的速度愈快、能量愈強,於是節制欲望在道德的目的上是
  為了平心靜心,但在實用的角度上則是可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讓靈體有足夠的能量適應絕對
  界的生活(因此並不是說絕對界規定什麼人才能來,而是無法適應的人自然無法進來,也不能進
  來,而這也解除了神會以人格意識來審判人的「審判」爭議,試想,聖經上都說「批判別人的
  人也將受人批判,怎可能在天界也重演同樣的戲碼,正如同一般理性者對「天堂地獄說」最大
  的不解之處--「宣揚不可以暴制暴且不可殺人的宗教,其核心教義卻是「地獄的懲罰」」那不是
  自我矛盾嗎?

●在絕對界沒有地獄,但是在陰界卻可能有「人格化的鬼神」集體協商後共同建構一個處理「糾紛」
  與「害群之馬」的「公義執行場所」,因此說沒有地獄是對的,但說有地獄也可能是對的,因此
  為惡之人最好還是別心存僥倖,畢竟這個世界是非邏輯的,不會因為我們自己以邏輯推演出無事,
  就真的以為無事。

●搞清相對界與絕對界的細節過於複雜,一般人聽不懂,因此宗教的外衣只好還是舖上卡通圖案以
  方便眾人理解,於是這也就形成了宗教不太可能會因為時代改變而改變教義的原因之一。

●絕對界是一種「一昧」的境界,而且排除了「思考」、「主客對立」、「色聲香味觸法」等等建立
  在無常異變基礎上的各種想像,因此才會被形容成不知要怎麼形容的「涅槃」,而一般人聽到這種
 不是「思想」、「主客對立」、「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會感到無法理解而恐懼,加上無法設立
 「無」作為願景,這都導致教導「絕對第一義諦」的法門不容易傳播與流傳。

●雖然說絕對界是不可思議的,但我覺得「一味」的境界也不是完全不可理解,而是說在那樣的層次
  中一樣有「常、樂、我、淨」,只是不是我們從「無常」的「人類邏輯思考大腦」基礎上所想像的
  「常、樂、我、淨」,畢竟我們怎麼跟螞蟻說,當人很好很快樂,螞蟻還是覺得「你這個人很奇怪,
  我當螞蟻好好的幹嘛叫我當人」一樣。

●於是真正的「善」與「惡」跟在人倫道德上的「善」與「惡」的定義不同,在第一義諦的善是指一種
  能讓所有人都「覺悟」到如何契入絕對界的所有增上法門,而惡則是所有會妨礙人們認識絕對界的各
  種言行,因此所謂的不思善,不思惡方是真善的意旨,正是針對絕對界而來。

●緊握拳頭可以一掌金,放開雙手卻得全世界,有「我」造成了「我」的快樂與哀愁,「無我」則讓
「大我」與世界共享有,看似吃虧卻得利,都在念頭的轉換之間。

以上的靈魂學理論是我讓各種理論彼此賽跑且比較後得來,因此我自已的偏見是認為我很中肯而公平
,哈哈,覺得說的還有那麼一點道理的,請不吝給個回饋哦~~

不然都只有我在研究,很寂寞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dlive 的頭像
    gradlive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科學與玄學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