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自已人生走到現在有一個很大的感觸

那就是人要追求絕對的自由還真的是很困難

例如一個人想要讓人肯定就要想辦法先取得一些學歷或資歷、頭銜

想要生活過得從容就要先讓財務自由、金錢無慮、家庭健全和樂平安

想要滿足愈多的欲望就要比別人更加倍的努力

好像我們要快樂都一定要滿足某些條件似的

我們會發現我們是被自己所設的條件限制且欺騙
然後再深思下去又會發現好像自已又不得不騙自已。

可怕的是

一個人總是連自已真正要什麼其實自已也不清楚

這種不清楚不是說一個人沒有想清楚要什麼而不清楚

而是說一個人就算知道了自已要什麼,其實他還是不清楚

歸根究柢的原因是

人本身就是一種矛盾的存在物

而且在不同的時間點還會立場互相矛盾

市場上的成功學是教一個人立定目標然後激勵自已一定要達成

我發現有一部份的人可以靠這種模式成功

但另外的人之所以不成功,也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他們發現自已並沒有那麼需要「成功」

此時我們就會看到兩種對立的論述

前者說後者因為只會打高空沒有實踐的勇氣,因此會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後者會說前者把人生看得太簡單,成功哪是可以以某種特定單一指標來定義與含概


我覺得這兩種說法都對

於是我成了雙重人格的人


而如果雙重到了極致

我會覺得一切都很好


成功很好,可以去積極的創造夢想,完成目標

不成功也很好,因為不會一直想著目的地,而失去了瀏覽沿途美妙風景的心境

自由很好,可以去做自已想做的事

不自由也很好,可以更能想像自已以後一定能做自已想做的事

正義實踐了很好,因為親眼見証公平合理的彰顯

正義還沒被實踐也很好,因為當前我們有了努力的目標,去幫助正義實踐

健康很好,我們感恩有這個健全的身體

不健康也很好,可以提醒我們身心靈哪裡還不夠平衡,召喚我們做更重要的事

而因為這個「一切都很好」

心理學的兩大問題「欲求不得」與「自卑」都不再對我們的心理產生負面作用

都「很好」了怎麼會有不切實際與強求的欲望

都「很好」了哪還會自卑到哪裡去


於是,在這樣滿足且平和的心境中

一個人的潛能、才華、品格、特質,都可以更得到正面的彰顯


於是我們這才說


是的  


當下--------------就是最好

--------------------------------------------------------------------------------------


當一個人問說,哪裡有更好的路可走時,他就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

那就是

他沒有肯定自己當下的存有臨在就是完美

路怎麼走都不可能完美。


而好                      是最好的敵人

-----------------------------------------------------------------------------------------------

說到這裡  可能會給大家造成一種誤會

似乎人滿足現狀,就不會再想追求更好

我想這也是一種思考的二分法陷阱

因為人的滿足當下與要不要再追求更好其實是兩回事

一個人可以不滿足然後追求更好
當然也可以滿足了再追求更好

一般會認為因為不滿足所以追求更好的動機才會強烈
但滿足了再追求更好我覺得是比較沒有副作用且穩健的模式

不過沒關係

反正兩者「還是都很好」

我很樂意以同樣的理論再往上包一層…

---------------------------------------------------------------------
這種觀念會遇到的另一個挑戰是

「如果現在明明是很痛苦,例如被火燒、癌症未期庝痛,難道一個人還能
硬是強顏歡笑的說----「當下最好嗎?」


關於這一點,其實以前的哲學家都討論過了,而且其中一名持反對意見的
哲學家還當場踢了持支持意見的哲學家一腳

「最好你讓我踢一腳還覺得很好啦」

如果我正在被火燒,我覺得我也不會說出當下就是最好這句話

但我現在會這麼說有四個原因

一:我現在沒有被火燒

二:就算是被火燒,我想著快樂的事總還是比想不快樂的事好過的多

三:如果被火燒是因為機率,那麼自high的人可以把機率詮釋的對自已有利

四:如果被火燒是因為我們說被火燒也很好所以才被火燒,那麼就代表有某種
     意志不希望我們過太爽而故意懲罰我們,而我們要因為這樣就不能過太爽嗎?
     深入一點的想,如果說怎麼做都有人要讓我們不爽,那當然是有機會可爽就
     要爽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