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事的結論,其實都是自己早就知道了,只是需要「過程」來確認它。

柏拉圖很早就看出這種現像,因此他很鍾情於「理型」的概念。

簡單說起來就是「人如果不是「早就」知道了,怎麼會知道自已還不知道
呢?」

「感而遂通」的意義也在於此,它在暗示我們,所有的思路如同小河,終
歸大海作波濤。

因此我們把這整件事作逆向思考,去從完美的「未完成」來提前看到「完美
」,也就自然吸引那最美好的事物前來。

再說的更深入一點,人要追求的幸福方向,一定要是開闊的、長遠的、會引
起共鳴的、一理通萬理徹的、縱使事物看來有矛盾之處,背後也必定有可以
融匯貫通的整合。

靠,寫的真抽象。

我試著再寫得具體一點

嗯,來說說吸引力法則好了

某方面我認為,吸引力法則就是一種使自我感覺良好的技巧

我這樣說並沒有貶意,而是我發現一個人一旦有心要讓自己自我感覺良好的話
,他還真的找不到否定的証據。

正如同負面思考的人看半滿的杯子總是覺得怎麼少了一半
正面思想的人也總是可以看見事物正向的一面

我也在想, 一個正面思考的人,最悲慘的下場會是什麼?

一想也想出不少

例如:相信每個人都是善良的,於是去救車禍的傷者,結果被傷者誣告說就是他
撞的。

還有開門讓壞人進門,結果錢財或身家性命都受到威脅與傷害。

不過,這種案例比較屬於在極端值的範圍,因此影響判斷的比重權值要給他少一
點。

除了這種極端的案例外,其實一個人只要是善意而正面,還幾乎不太會遇到什麼
人生的障礙與困境。

●因為相信教授最後會讓自己畢業,所以去做了會讓自己畢業的事

●因為相信對方一定會喜歡自已,所以才放心的做了對方會喜歡自已的事

●因為不相信對方會害自已 ,所以就算對方害了自已,自已也因為不察覺而等於沒
  有發生。

●因為人的注意力實在太狹隘了,於是把注意力都放在美好事物上的人,就成了最
  幸福快樂的人。

●因為事物的結果是沒有終極的,一件好事背後總也會隱藏壞事,反過來說也是一
  樣,因此再怎麼論斷,還是樂觀的人比較有利。

更何況,人如果相信自己,整個潛能就會更容易的被開發出來。


沒辦法,我說的就是對,除非你找出可以排除我正確的所有理由。

而就算你都找出來了,只要我不相信,那我還是對的。

從科學邏輯的角度來檢証,這是所謂的循環論証

不過,我發現一個人就算不是用跳針式的循環論証來支持自已的說法
也只是換成一種看起來比較不跳針的「拿不清楚的定義來定義不清楚定義」
的轉接論証。

「部份是理解整體的基礎,整體是理解部份的可能」,而因為大家都只是
拿不了解的部份來做拼圖遊戲,因此都好不了多少。

綜上所述

從本體論的角度來說,能夠做到徹底的自我感覺良好,我認為------就接近
悟道的境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