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常遇到很多朋友,說自已認真工作、努力投資賺錢的原因,就是得到所謂財務的自由。

當得到財務自由之後,就可以不用為了五斗米折腰,可以出國渡假不用考慮預算,可以買房
子買車子不用特別將吃飯的錢省下來,簡單來說就是一旦財務自由了,每件事都會everything 
be all right.

我本來也是這麼想的,但是我隱約覺得世界的運作與自已的內心好像不是我們所想的
那麼簡單。

當然,不見得每個人的想法都與我們一樣,但我想每個人的經驗多多少少都可以讓別
人有所啟發

朋友因為股市投資賺了一筆不小的錢,以當時從他的角度來看,可以在長時間不用工
作的情況下維持固定的收入。

他想,既然財務自由了,那就把老闆fire掉,決定回家吃自已。

他想,耶,終於有時間可以做自己的事了,第一天不用上班的早上,他睡到中午12
點,睡到自然醒是人生一大享受,但他發現自從沒有人逼他起床後,他每天都睡得很
晚,時間開始出現無法控制與管理的狀況。


這種想幹嘛就幹嘛的生活過了六天後,他發現這樣的生活好像開始有點無聊了,本來
不能作的享受一旦變得可以作而且無限制的作,就覺得不是享受了,很多事會變得美
好,其實是當初痛苦的工作突顯出來的,現在他終於發現到原來痛苦工作也有這種
價值。

糜爛的生活過久了,也開始要振作一下了,於是他自己訂定計畫,起床之後先來跑步
,跑步之後去圖書館看書充實自己,人生總不能一直在電視機前荒癈下去嘛。

這種「充實」的生活過了幾天,他又發現不太對勁了,讀書充實當然是很好,問題是
,讀書充實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可以將所學的東西發揮出來嗎?可是現在自己已經
沒有工作了,到底學的東西可以發揮在哪裡?人一旦沒有一種生活中的重心與壓力
感,似乎就慢慢發現自己的存在感開始感到虛無了起來。

對的,這個時候就應該自己去尋找人生的意義,然後去執行自己對這個意義的承諾。

去做義工?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他當然也這麼想過,但他發現就連作義工也需要一定長遠理念與信念的支持,不是嘴
巴說說,或是有幾個錢就以為可以做得好,背後沒有信念的善行,是無法持久的。

人通常就在這個時候,才開始有機會面對自已迎面而來的「自由」。

很多富有者的心路歷程都是這樣的

「自由不是每個人可以承受得起的」

「一個人沒有內在紀律之前,最好不要有太多的自由」

「想要自由必需敢冒險,有膽識才行」

本來覺得這應該是富有人賺了錢之後的強說愁

但後來我覺得,真的是這樣沒錯。


曾經得過憂鬱症,症狀最嚴重卻是自已不曉得要做什麼的時候,那時候是沒有人給自
已壓力的,沒有人告訴我要做什麼,也不強迫我作選擇,但我那時才發現,原來在沒
有一個被要求的現像場,反而會感到恐慌。

沒有人為我們的人生作主了,我們要靠自已為自已的人生作主了,所有的責任不能
推卸給別人了,一切都要自已承擔。

那時我們才會意識到為自己而活其實並不簡單

我們在飽受限制的時候,在受到長輩期許的情況下表現良好,我們就會覺得生命有了
意義,我們的所作所為都讓父母、師長、朋友所激賞所肯定。

但這種被肯定的感覺,某方面是建立在被控制、被薪水、被階級、被某種互動關係所
定義的某種體制與系統所宰制之下。

當一個人想跳脫這種被固定體制或他人「肯定」才有生命意義的迴圈時,他就必需有承
受真接面對「自由」的心理準備。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人一旦不自由,要面對的是外在限制與要求的壓力

而人一旦自由了,面對的倒是內在限制與要求的壓力

人當然在自由的時候一定會選擇自己想過的日子,而且一定會照自己預先對日子美好
的預期來過,想旅行、想睡到自然醒、領錢領到手抽筋、五子登科

完全照著自已所訂下之規則在玩的遊戲,反而就沒那麼好玩了,那種感覺就像是玩任
天堂超級瑪莉,利用金手指得到九十九條命後,破關的成就感就沒有那麼大

當然,富有與貧窮可能都各有所短,但如果可以選,我
們還是覺得富有比較好。

不過,富有與貧窮更上面那一層的心境才是更重要的,有上面那一層心境後再
回頭追求物質生活,卻倒更容易得遂所願。

覺得不那麼重要的東西,就會比較容易得到,因為當我們覺得某樣東西沒那麼重要時,
要得到它與捨棄它,都會有更大的開放空間與迴旋餘地。

因此老子才說:「善用人者為之下;欲癈之,先予之」

能判斷與感受富有與貧窮、限制與自由的正是這個超越他們的這顆心。

能認知時間流動的是這個超越時間的心

能覺察這個世界的裡裡外外,是這一個比世界還大的東西。

到了後來,身體是不是在工作,工作環境是不是一定要最好
,是不是一定要賺很多錢,都已經不是能影響我們人生至關重
大的因素。

我們人生的喜怒哀樂,如果因為這些外在的因素而被牽著走,那跟
機器人有什麼兩樣。

●一個人不走別人所認定約定俗成的路時,自已靠自已可以走的多遠, 自己
準備好了嗎?

●一個人要發展自己的專業體系時,沒有前人可供遵循時內心
 會不會傍偟, 自己準備好了嗎?

●一個人選擇了一條路之後,另一條路某個程度來說就封閉了
 要怎麼做取捨,自已準備好了嗎?。

●一個人走在孤寂的自由之路,會不斷懷疑自已的決斷,而且必需靠自已不斷
的為自已打氣來支持這種風險不斷的決斷。自己準備好了嗎?

●人常常誤以為是環境讓自己不自由,其實是自己的心讓自己不自由,生性保
  守不敢冒險的人不敢追求自由,他們覺得被限制在某個框架、某個體制下才
  會有安全感,於是他們慢慢養成了一種觀念,那就是如果自己無法自由,那
  麼也不希望別人也得到自由,他們會習慣去看到自由的缺點。

●就算是外在的限制解除了,人們還是會在自己在自己的內心中加上諸多限制,
  說起來敢闖的人也不一定成功,而不敢冒險的人如果能夠一直擁有知足常樂的
  心境,那麼自由也不一定是必要的,畢竟自由的定義是相對的,脫離了一層後
  又會在外面發現還有一層,我看到很多其實經濟狀況早就財務自由的人,內在
  的心靈還是被自己既有的觀念給束縛著,那個習慣把金錢放在第一位的習慣,
  好像並不會因為錢賺夠了,就可以甩開了。

名為自由,即非自由,是為自由。不管是否已得到身心或財務的自由,我的忠
告是,我們必需現在就開始給自己自由,不要等到什麼條件滿足後才在心裡確認
這個概念,因為到時候我們會發現,人生說到底,永遠不會有滿足自由條件的那
一天。

提醒想要追求財務自由的人,錢當然還是可以賺,但更重要的是了解自由的真諦
以及面對自由的心理準備,當這些功課都準備好了,這條人生的自由之路,也就
算是真正的為我們敞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dlive 的頭像
    gradlive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科學與玄學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