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身體狀況不太好,感冒了

不過我後來研究了一下,發現感冒居然也有很多好處

怎麼說呢?

原來德國科學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發現,感冒引起的身體高溫
有殺死癌細胞的效果。

體溫只要超過38度,癌細胞就開始不太開心了

所以很有趣的是,得過瘧疾與丹毒症等素以發高燒為特性之疾病
者,日後因癌症而死亡的機率反倒大為降低。

看來,這世界果然很多道理都是相對的,很難說一件事絕對好或
絕對壞。

不過這跟癌細胞數量的門檻應該也有關係

例如本來身上癌細胞不多,那經此「高溫殺菌」之後,病人反而
感冒後比原來的身體更好。

但若本身已是癌症未期,反而這高燒引起併發症之機率大為提昇
,本身也因免疫細胞備多力分,而使得癌細胞因為殺不死,而又
更俱備了抗高溫的適應能力。

老子道德經五千個字---歸納出來是兩個字的精華--那就是「相對」

而有人歸納佛經的精華則是四個字,比心經的262個字還濃縮,那就是
---「有求皆苦」。

愈高超的道理愈精簡,只是如何演繹這些經典的至理,就看各人的智慧
與境界了。

人的意識流是一道不斷想要向上攀升又不由自主下降的情緒波動,在此
結構之下,人的快樂某方面來說不是自已可以刻意去追求的,而同時,
意外的痛苦也自然如影隨形。

而對治的方法照這理路看來應是反其道而行-----「煩惱即菩提、樂向苦中求」

一個人如果將本來會是苦的事物轉換成快樂的來源,並且又能得到本來
就沒有預期會得到的快樂,那麼,就人心的相對論而言,這才是快樂的
最大可能,比較能有較大的機率,取得所謂快樂的最佳解。

最近在寫成果報告,就不禁思考以下的問題:

◇寫成果報告雖然很無聊,但是不是也可以幫助我提升什麼能力?

◇如果成果報告是一件無意義的事,那麼為什麼這個世界到處都需要
   成果報告,從政府的施政到企業專案的執行,為何管理者都認為成
   果報告很重要?或是明知成果報告很多細節都看不出來,也還是堅持
   這種成果報告的形式。

◇什麼樣的成果報告才是「好」的? 以前在寫國科會計畫時,我對這一
   點一直想了很久,那就是,每個計畫書的申請人只知道自已寫的計畫
   有沒有通過,但幾乎沒有人知道,自己的計畫是為什麼通過與為什麼
   不通過的?這會引起的謬誤就是---只要去年申請有通過,今年的寫法
   就會跟去年一樣。

◇為什麼寫成果報告這件事本身,常常蓋過了到底做了什麼事本身?
   這就如同一件事是相對的,如果不做「好的詮釋」看起來就很糟,
   不管當初是如何花了多少心血才讓它變成如此。

◇如果大家都覺得有些報告與論文實在沒有意義、無聊,也沒人關心,為何
    大家又不斷的產出,反而會給人一種「就是夠「無聊」還能做成這樣,真是
    一種成就」的感覺。

◇有時想來,學位的價值好像不在於這個人到底在這個過程中學了什麼,可以給
這社會什麼貢獻,而是這個學位到底「有多難拿到」,有趣的是,這個「很難
拿到」的構成,很可能只是一場誤會,是一種我假設大家也都假設很難拿到的
    誤會。

   令人覺得有趣的一點似乎在於---實際的「成果」是一時的,而能夠經過不斷的
    攻擊、反駁、詮釋還能維持不錯水準的「可能」,才是永久的。

   難怪有人說,職位昇得愈高做的實事愈少,做的事看來愈抽象,因
   為,這些重要的人,要處理的常常不是事情的「實際現狀」,而是事情的
 「可能」 與引發的「希望」與「想像」。

是一種經過動態變化後,還能保有能量的那種東西。


原來儘是一樣的東西,只是看的角度不同

這火眼金睛一開,無聊的背後,自然又是妙趣橫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dlive 的頭像
    gradlive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科學與玄學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