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世界發生金融風暴,投資者哀鴻遍野、公司紛紛倒閉、職場紛紛裁員
整個社會彌漫著悲觀與無力感,最現實的經濟問題壓著每個人喘不過氣,
在這樣的氛圍與壓迫下,很多人很可能會開始得到所謂的「憂鬱症」。

憂鬱症被認為是未來世界的三大疾病之一,它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常在人
們尚未察覺的情況下,就已經滲透到一個人的思考迴路當中,很多人得到
了憂鬱症自已卻沒有察覺,直到憂鬱症開始對生理產生負面效應時,在生
心理障礙的交相作用下,憂鬱症更形複雜時,才發現自已處於無限下跌的
死亡螺旋,要處理時也已經元氣大傷了。

通常會得到癌症的人,有很大比例是在得到癌症之前,剛經歷過不小的心
理打擊, 憂鬱與沮喪會大幅降低人們的免疫力,因此古代的聖人說,真正
的藥其實是心藥,實乃真知灼見。

不過由於心理這東西虛無飄渺,許多人寧願花時間與金錢去追求看得到的
東西,很少去關切與覺察內心的世界,此乃本未倒置、捨近求遠,真的是
很奇怪的一件事。

莊子在二千年前就不斷的哀嘆:「人們真是可悲啊,東西不見了,知道
要去找回來,而自已的心不見了,卻不知道要去找回來哩!」。

這個感嘆最後引申出來的成語就是「歧路亡羊」,人們在意識的歧路下
不斷迷路,最後就回不到原點了(跟某人講話,然後一直發現不知道
對方在講什麼的人,應該很知道這種感覺)

很多人覺得自已很樂觀,不可能得到憂鬱症,版主自已也曾經這麼想,不過
後來真的經歷過那場心理風暴後,才知道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它就是會這
樣不經意的來,是棉裡藏針、防不勝防的,只要內心還存在著某種執著,有
某種重要的東西死抓住不放,都有可能面臨同樣的考驗。

反過來說可能比較貼切,認為自已絕對不會得憂鬱症的人,可能不在於此人
的心理建天生就比較好,而是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打擊,或著是被打擊到他最
脆弱的地方,例如許多老人會在另一半過世後的一年,也馬上隨之離世,很
大部份的原因是,他們從來就沒有想過,跟自已廝守一生的老伴離開之後,
自已竟然會是如此的失落。

欲是淨性因,戒是淨性身

這句禪宗六祖慧能的話,或許可以讓我們對憂鬱有更深入的覺察。

人們從欲望中感到快樂,也提醒自已不斷的去追求它,不過,人很少問自已
的是,我們是怎麼從欲望中得到快樂的呢?是不是有著固定化的刺激與反應
模式,而自已也真的就這樣相信了呢?

憂鬱的成因很多,可能是壓力、失落、沮喪、求不得、價值觀的崩潰等等,
由於形成的原因是複雜的,其實一時也找不出真正的原因,可怕的是人們還
會飲鴆止渴,拿假的藥來填充真的坑洞,使得情況愈來愈難以收拾。


而一旦得到憂鬱症,我們又會想要擺脫它,以為只要把外在的條件一一
補足,憂鬱症自然會消失,奇怪的是,憂鬱症已經形成一種心理的習慣了,
已經跟外在的環境沒有關係了,它成了一種心魔,最後還是需要心藥才能真
正加以對治。

目前針對憂鬱症的治療公認比較有效果的還是吃藥搭配心理諮商、行為治療
,在得病的初期可以靠吃藥緩解症狀,不過長期吃藥會引起嗜睡以及藥物依
賴等其他副作用,長期而言,仍然還是要靠患者的自我心理建設,才得以真
正根治。

因此知道自已可能有憂鬱的傾向後,第一個念頭應該不是去擺脫它,如同
吸引力法則,一個東西如果我們愈排斥它、愈想擺脫它,我們就愈強化它的
力量,反而讓我們覺得更痛苦,就如世上最可怕的懲罰有時不是死亡,而是
讓一個人在死與不死的可能之間不斷的掙扎。

掙扎才是最耗費心力、最讓人痛苦的一種狀態。

承認自已的憂鬱也很重要,很多人直覺的認為得到憂鬱症是很沒面子的一件
事,覺得自已會被別人認為是瘋子,其實說穿了世上沒有人是正常的,只是
常態分佈平均下來,好像看起來正常一樣,憂鬱症如果嚴重到了後來,會變
成強迫症,給人家「精神」有問題的印象會更明顯,許多人會為了掩飾自已
的不正常而作出過度反應,使情況更加複雜,還不如大方的承認自已電
腦主機當機了,需要維修一下。

能承認自已的脆弱才是真正堅強的人,才是真誠實,才有真的開始。


得到憂鬱症時,有時不妨把它當作是一個禮物,是一個讓自已有機會重新審
查自已的禮物,通常心理問題會發生在心理學家艾利克森所謂人生的八大危
機之中,例如生涯階段的轉換、失業、結婚、生兒育女、親人死亡、人際關
係的挫折、退休、等等關鍵危險期。

去知道為什麼八大危機會這樣影響心理,可以讓我們看到很多心裡的東西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別人會在這個階段遇到的問題,通常我們也會遇到,
我們不太可能比別人高明多少,而且就算不遇到這種問題,也一定會遇到其
他種問題,人格特質決定了自已最強與最弱的地方。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為什麼禪宗可以直指人心,就是因為它已經看出了人們思考邏輯的陷阱與謬
誤,因此可以採取釜底抽薪的方式來對治這些心理問題。

因此禪宗會叫我們活在當下,去享受憂鬱、去觀察憂鬱、去靜靜的品味憂鬱
,看那個由過去流到現在的意識流,是怎麼樣的把我們的心靈,帶到現在的
這個狀態,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觀察自已的狀態至少可以把運算資源分配到
腦袋中的後設監督區域,不會讓硬碟一直在跑一直燒,使用想像讓自已成為
一個第三者,所感受的威脅真的會降低許多。

此外,去了解其他有同樣經驗的人之內心歷程也很有緩解效果,曾經有一個
人發現自已開始出現妄想的症狀時,也對自已明知是妄想還陷在裡面深覺羞
愧與痛苦,他上網查詢心理諮商網站,發現居然有人每天會擔心被自已桌上
的橡皮擦發動政變攻擊而不敢下床,他看到的第一個反應是覺得很好笑,而
就在他大笑的那一瞬間,他也發現到自已其實也處在同樣的荒謬之中,就這
樣,他開始能夠打開那道封閉的心門,將其中的妖魔鬼怪都一一傾倒而出。


(這也是為何許多心理諮商網站會設一個「同病相憐」專區的緣故,話說回
來,本研究生不死部落格,背後或許也有這樣的用意存在)

許多人在面臨重大事故後,會以這個事故作為彈跳的基礎,例如因為駕駛酒
後駕車而遭撞擊致死者的家屬,會開始以鼓吹酒後不開車,或成立基金會作
為終身職志,他們覺得自已還可以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讓死者死的還算有代
價、沒有白犧牲。


「吾愛此身、吾患此身」

老子在二千五百年前說的這句話,點出了憂鬱症最大的一個關鍵,就是人們
對「自已」的執著。

我們有了這個身體,所以我們愛惜所有讓這個身體感到快樂愉悅的東西,從
身體健康、人際關係、夢想到金錢物質,都建立在我們愛自已的基礎上,而
也因為如此,只要有某種力量,讓我們察覺到我們會因此失去以上的東西,
我們就會開始緊張、恐懼、耽心、害怕、最後莫明其妙就進入憂鬱的魔掌中
了。

如果不是當初那麼的喜愛、那麼的執著、那麼的放不開,現在也就不會那麼
耽憂了,因為害怕失去什麼的憂鬱、對於死亡的憂鬱、感到生命空虛沒有意
義的憂鬱,不知道還有什麼重要事可作的憂鬱,背後的原因可能都是一樣的


原因很可能在於我們只看到「自已」、只關切「人格」的需求與喜愛,於是
有所取捨、有所選擇、也有所悔恨而遺憾,而這樣一直做急迫而不重要的事
,排擠到重要而不急迫的事,使我們無法靜下心來,看到自已的「本體」,
也才會陷入憂鬱當中。


--------------------------------
所以對於嚴格來說,不應該以 
n
n不痛快
n害怕
n難過
n生氣
n挫折
n失望
n後悔
n不中用
心力交瘁 
孤獨感 

作為評鑑自已精神狀態的指標。



一個真正活在當下、看見本體的人,他們的精神狀態應當是這樣的:

 
n
n愛與溫情
n感恩
n好奇心
n振奮與熱情
n毅力
n彈性
n信心
n快樂
n活力
n服務


法乎其上,僅得乎中

或許對於防治憂鬱症,我們應該要是以如同以上積極面的強指
來定義,而非消極面的負面表列才對:

而不是這樣狀態的人,一方面要問的是,為什麼別人可以在這
樣的狀態下「存在」,另一方面要問自已的是,如果我無法讓
自已自由的處於以上這種狀態,那我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惡並無實質,只是善的缺乏


憂鬱症也是如此,它是反應了人們對自已本體的無法覺察與迷失。


我們的悲傷讓我們看見自已


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