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在跟學弟妹聊天,我們聊著聊著就聊到人工智慧,學弟說,電動遊戲裡面的怪物
都有設定人工智慧,所以反應都不一樣,也才會比較好玩。


我說,照這樣看來,搞不好人類決策的根源,都只是取一個亂數的後續演變,作了決策
之後,再回頭詮釋自己決策的原因,這也是為何人都是講完話後,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的原因…

後來我們推理推理,還覺得真有這個可能,這也難怪常看到一些政治人物的思維與作為
讓人覺得很不一貫的感覺…

搞不好人確實像是這樣,人腦是一個有十億神經元平行處理的生物電腦,由於太複雜
了,而且經過類神經演算法之後,就自然要針對環境來取得當下最合適的回答,而在這
種情況之下,人腦所能得到的答案,就會相對的單純,是一種綜合後的直觀,一種
好像大概知道要怎麼做的一種「感應」。

這也是當我們收到一份老闆剛交待的計劃時,心裡八成就己經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出來
的最大原因,也是論文題目決定以後,心裡莫名憂慮的感覺,說到這裡,還是要再三的
提醒,當論文題目可能做不出來時,就一定做不出來,所以一定要確定自己有能力付諸
實現,否則最好還是不要冒險的好。

常常觀察很多人,在年輕與年老時總會作相反的行為,我覺得這是一種人性的補償效應,
尤其是年輕時嚴格的人,老了好像就會變慈祥一點,反之亦然,這讓我懷疑,我們每一
次作決策的思維,其實都與前一次作決策的後果有連帶反應,這個假說可以解釋為何每
一次洋基隊前一天十幾比零大勝其他隊時,第二天就會熄火慘敗的現像。

後來我發現打籃球也有這種現像,常常第一天打球手感很順,第二天想要維持同樣的球感
時,反而適得其反,愈想保持就愈不準,另一方面我也懷疑人有所謂的勝利後別吃人夠夠
的讓球潛意識,這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就是如果每個人人生一定會遇到相同數目勝敗場
次的話,那麼就要選擇小比賽來輸,便可保証重要比賽的成功機率了。

據說以前作戰的時候,兩軍常常是勝敗各半,例如現在的選舉也常有所謂的鐘擺效應,而聰
明的一方就要知道何時該輸,該怎麼輸,好讓自己的部下,可以因為敗兵之先輸,而有哀兵
之必勝。這就是所謂的勝負心理學,我相信這方面應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題目,日後應該要
學一些教授自己創作一個理論的模型,這樣團長我就揚名立萬了…

講到這裡我就想到「宅男」這個名詞,日本人真的很無聊,每天想一些有的沒的名詞,什麼
熟女、達人、職人、魔人的,當然我國國人也一樣無聊,人家說什麼我們就跟著用,一直抄
人家的,這樣長久下去,怎麼會有創意呢?

因此我要將這個勝負心理學的理論稱之為-「敗贏」理論,不是賣淫理論哦!!這就是一種
學會如何失敗,才能真正去贏的終極無敵理論啊!!!!!,在此希望各位無聊的網友幫團長
散播這個名詞,將來這個理論如果能夠反攻日本,我們就完成了抗日的偉業了…


附帶一提,有時我們對一個決策的好壞舉棋不定時,其實當下最好的反應就是快速實踐,夠
快的反應速度可以大量抵銷決策的失誤,這在許多領域都適用,尤其是當很多答案,我們在接
到問題時,就己經心知肚明的情況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