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樂我淨.jpg





在這本《改變命運之書》的第一篇提到,人是活在造化之中,是被某種冥冥之中的力量

所主宰著,在先天「命」的框架下,可以有「運」的自由。

 

因此在客觀上,我們是被很多東西給限制住的,例如家裡的家境是否富有,自己是否有聰明才智

,是否身體健康,是否長得討人喜歡,都會決定自己的人生品質。

 

如果你擁有設計自己命運的能力,你會怎麼自我設計呢?大家如果可以選的話,當然是要選高富帥白

富美,而不會選矮貧醜黑,可是這裡又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高富帥白富美那麼好,為什麼俱有

這些條件的人,還是有很高的比例都不快樂呢?

 

佛教的教義給出了一個不太離譜的答案,那就是人生有太多苦在等著我們了

首先是

生---出生的苦,沒有知識,經驗,不會說話,沒有自由,任人宰割的嬰兒之苦

老---身體機能漸漸退化,雄風不在,行動不便,五官機能攤渙之苦

病---只要感冒發燒二天,你就立即能知道什麼叫做人生百無生趣,興味索然的感覺

死---活得愈快樂愈風光的人,愈害怕這一天的到來

以上四種還是比較有邏輯可以理解的苦,接下來這四種是更複雜的

求不得苦--想要的東西得不到,例如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尤其對方還愛上一個你覺得樣樣不如你的人

愛別離苦---辛苦的追求終於得到了,但是從此就是心驚膽跳害怕失去的開始

怨憎懀苦---看看你的家庭,你的同事,你周遭所有看不慣的人,你就會明白,到底為什麼哲學家會說「他人是地獄」了

五蘊熾盛苦---這一點最不合邏輯,有時是那個來,有時是忽然的愁緒與失落感,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下一秒的心情會是

                    如何。

 

在這人生八大苦的照料之下,不管你是多麼的高富帥白富美,還是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八大苦的考驗,因此也有

人認為,世界上什麼都不公平,只有死亡最公平,也可能人類目前還能和平相處,世界勉強還沒發生世界大戰

的原因,就是受惠於所有的人都會死,所以沒有人敢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緣故。

 

佛教這一點看得非常深入,因此他的信仰體系第一步是先問苦是什麼,然後尋求解決苦的方法,而更有

趣的是,它發現死還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輪迴」,也就是,死就算了,還要「死」好幾次。

 

人面對苦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面對,一種是逃避,因此前者的態度是「煩惱即菩提」

,任何痛苦,只要習慣了,就會覺得還好沒那麼苦,有的人更先進,還會故意去找苦吃

,通常會建議年輕時吃愈多苦愈好,因為人是萬物尺度,過去是未來的標準,如果小時

候愈痛苦,長大不管發生什麼事,只要與小時候比較,都覺得還蠻不錯的,就會有一種

人生漸入佳境的感覺。

 

另外一種就是逃避,也就是想透過追求快樂來逃避痛苦,例如吸毒,或坐吃山空的享

受,而這種逃避的方式很容易掉入內心的陷阱中,人的心是一種既善變又賤的東西,當

你愈逃避痛苦,你就會愈在乎他,結果為了躲避痛苦而追求的快樂,最後都會一一背叛

你,所以吸毒會出現上癮還會有耐受症的副作用,本來沒吸是一倍痛苦,吸到後來而不吸

會變成三倍的痛苦。

 

不過我覺得以上的說明還是在很膚淺的層次,人為什麼一直覺得失落不踏實,放不下心來,還有很

根本的心靈問題。

 

我認為,就是一種從至善至真至美之地,被流放的空虛與寂寞與遺憾。

 

以往我的思考比較像是西方人的思考,也就是線性思考,認為人要聰明一定要透過知識

,想要得到東西就要賺錢,愈拿到愈多東西自然就會覺得愈快樂,一種愈多愈好的資本

主義式心靈。

 

但是在後來經過東方宗教理論的洗禮與瀕死體驗後,我慢慢發現反而是「Less IS More」 

, 也就是「為道日損」,要預設自己本來是佛,然後把自己的無明妄想執著都去掉,才能

得到真正的快樂。

 

因此人本思想其實是錯誤的,因為人本來就是一種既沒原則又沒能力,然後邏輯思維還

常常出錯的一種存在,心的本質如果就是思想,而思想的特色又是二元對立與苦樂相生

,那麼人活著的一天,就註定是苦樂無常,煩惱充斥的。

 

此時我們如果大膽一點的想像,俱備開放性思維的大膽推演,就會發現,預設本來是神

是佛的觀念才是對的,我們所要做的會變得很簡單,那就是記起自己本來是誰。

 

簡單來說,就是求道,而求道就是求真理之道,真理之道就是找到「真我」之道

也就是找到「本」我之道。

 

我在瀕死經驗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掉到一種類似情緒陣列的地方,這個地方有點像

是人類的情緒資料庫,我猜測祂的邏輯是這樣的,這個伺服器裡有各式各樣的情緒

,是人類所共有的,或許可以說的更徹底一點,是從神到佛到人類到苦難的地獄眾

生所共有的,而你做了某個行為,就會去觸發這個伺服器,於是就會透過「神經」

送某種感覺給你去感受。

 

因此你愈能了解這套「阿賴耶識」的種子資料庫如何運作,你當然就愈能知道如何

追求快樂避免痛苦,

 

一般人一直以為快樂一定要建立在某種條件下,例如有錢,可以買想買的東西,配偶

長得好看,妻賢子孝,五子登科,壯元及第,敦倫之樂等等等等。

因此許多人的人生目標就是追求財富自由,因為通常只要一個人有錢,其他東西都可

以跟著來,尤其在身心狀態基本上還保持健康的狀況下。

 

但是大家活了那麼久有沒有覺得很奇怪,那就是為什麼我們很容易就感到不滿足了,

小時候6/70年代,我記得只要能有自己的鉛筆盒,自己的書桌,自己的房間就感到

很滿足很快樂了,尤其吃到當時不容易吃到的布丁零食或得到稀有玩具,就可以快樂

一整個月,但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小時候那種容易滿足的德性,好像就這樣不見了。

 

因此叔本華才說,人是一種會感受快樂也會感受痛苦的動物,但快樂容易感到厭倦與疲

乏,最後就是會覺得無聊,痛苦則倒是萬古常新,而且還變本加厲,尤其是活得愈久

,痛苦的種類愈多,青春的歲月都還沒搞清楚快樂的本質時,老病死就馬上挨過來了

,於是人生最後只會剩下二種,那就是無聊與痛苦,而人因為無聊與痛苦就會開始把

自己的想法弄得很複雜,好讓自己有新的樂子可以找,所以大家也才會發現不管是電

影,漫畫與戲劇,會讓人有感覺的劇情都差不多,但是風格會有很多變化,從本格到

變格,然後再到變態。

 

或許是作者也慢慢發現,人慢慢的快看到這些激勵人心的劇情背後,是多麼令人空洞的

空虛吧。

 

因為最後,大家都死了。

 

而也因此,就客觀的角度而言,不管你這輩子如何榮華富貴,五子登科,妻賢子孝,最後不免都

要面臨死亡的問題,這是所有人都會面臨的冏境,只是有人會先思考如何面對,有人則是選擇以

後再面對,反正現在是註定找不到解決方法了。

 

質此之故,客觀的改變命運之道是有的,如何賺錢如何有好人緣如何身心健康的方法都是有人教

,也可以學得會,但主觀的「放心」之道,則是最關鍵也可能最不費力的。

 

有時候就只是一個念頭的轉變,我們的心就開了。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我開始打坐開始冥想開始回憶這一生的快樂與痛苦

我好像發現了問題的徵結點還有快樂的本質

 

不過這實在是難以用語言說明

且待我下回分曉。

 

 

 

 

 

arrow
arrow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