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馮馮年輕時長得這麼帥啊!經歷過大時代的人,好像總有一些
我們現世年輕人似乎無法體會的人生…)
另外根據團長的觀察,通常有神通的人,才能都不錯,智商也都有超乎
常人以上的水準,這很可能是專注力比較強的關係,團長自己的猜測是
每個人其實都有某種神通,但是腦中的意識很亂(當然自己不會曉得),
因此力量都分散了,而禪定通常能夠引發神通的原因,也就在於此
而神通從某方面很像一種聚焦的效果,因為集中意志力,才得以發揮作
用,似乎學習任何事也同理可証,唯有長期不斷的專注,才有豊收的可
能…

馮馮居士生平事略(依據馮馮居士簡歷編輯)

姓名:馮培德(字士雄)

學歷:抗戰期間,逃難流浪,無固定學歷

抗戰後:

1946 廣東龍川中學初中

1947~49 廣州基督教浸信會培正中學高中畢業 十五歲

1949.9 基督教嶺南大學一年級 十五歲

1949.10.1 被徵國軍的海軍軍官學校 ( 43年班, 即為1954年應屆畢業)

在黃埔軍校入伍

1949.11 隨艦赴台灣左營海軍軍官學校 正式受訓

1949.12.12 因寄信往廣州問候母親,信件被海軍指導員截取,校長將之

交給海軍情報隊審訊,誣為「共諜」,囚於秘密牢獄山洞,先後五年,

備受刑求與侮辱,精神分裂躁鬱症,自殺未果。
 
旋被海軍官校拒收,貶為陸戰隊二等兵,被開除理由「神精失常」(
為白色恐怖時代,對政治犯的通稱罪名),被逐後,流落街頭乞食,打
雜,勞力。

兩年後考取為國防部外事軍官,以少尉任用,再派回海軍,做外事連絡
工作,主要是與美海軍連絡;曾一度成為總統的譯員,參與國防會議及
與外國元首貴賓翻譯英法西等語言,升至上尉,又以寫作獲獎,風頭至
健。旋即受妒,被海軍情報處與國家安全局所迫害,不得不逃命。由美
艦帶往日本橫須賀,再到加拿大政治庇護難民,後成公民(1965.12逃
出台灣)隱居將近四十年,不敢返台灣。

2004.7.18才向台灣政府申請平反,9.2補件「霧航」三冊及陳述此一部
以回憶事實為基礎小說,揭發白色恐怖,及被其刑求毁了一生,
身心重創成為精神分裂與變態畸人,努力掙扎,至今仍難痊癒。

(註:2004年底通知未獲平反)

1964年皇冠出版百萬字「微曦」,當選十大青年及嘉新獎學金

1965年皇冠出版「青鳥」「昨夜星辰」

1975年皇冠出版長笛「紫色北極光」(華僑被歧視受欺凌之故事)

1975~1982 中斷寫作

1985年 台北天華公司出版佛理研究系列:「夜半鐘聲」(散
文集),「禪定天眼通之研究」(論文集)

1986年 「禪定天眼通之實踐」(論文集)在佛教界聲名大噪

1987年 天華公司出版「太空物理核子物理學與佛理之印證」
三冊,佛理論文集

1988年 天華公司出版百萬字「空虛的雲」(現代小說),被
提名台灣中山文學獎落選,但聲譽至隆至今

1990年 北京中央交響樂團及合唱團,在北京演奏作曲「現代佛教聖樂」

   一舉成名,成為自修作曲家,CD流付台灣義賣濟助病院
1991年 應邀赴洛杉磯登台義演唱歌為慈濟醫院籌款五十萬美元
1991年 北京中央樂團演奏自修作曲「D短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中國民歌改編)
1992年 同上樂團演奏E短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紀念林力克與
德弗札
克) 1993年 同上樂團演奏E短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中國風味情)轟動北京樂壇,視為天才作曲(指揮家胡炳旭, 小提琴:劉雲智)為血淚心聲之作曲
1994年 再登台義
1996年 莫斯科音樂學院首次演奏其作曲「水仙少年」
交響詩(印象派)
震驚俄京 1997.10 俄羅斯聯邦交響樂團,在首席指揮家佐丹尼亞
指揮之下,與莫斯科芭蕾舞團合作,在克里姆林宮的藝術宮大戲
院上演新作「雪蓮仙子」三幕兩小時印象派作曲芭蕾舞三夜,轟
動全俄。俄總統及五位部長與夫人及俄京文化界上流人士蒞臨場
觀賞,祝賀者千人。莫斯科音樂院邀請為別貴賓,烏克蘭音樂學
院贈予「榮譽古曲音樂作曲博士」為馮馮一生最高峰

1998~2002 中止作曲與寫作,舊疾精神分裂復發

2002.7~11 重新寫作,寫下回憶錄「霧航」九十多萬字,是
自傳體小說,回憶一生往事,有如在「霧中航行」希望能在大陸 發表
2003.11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出版九十多萬字「霧航」三冊,備用
自我平反的回憶錄
2004.2  遷居美國夏威夷
2004.3.13 回台灣換發國民身份證,落籍於嘉義市
2006.11.6 回台灣,12.16日赴慈濟醫院台北分院治病
2007.4.18 七時病逝於慈濟醫院台北分院,享壽七十有三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1.oTrnCcFR4j4npJSa3UuA
--/article?mid=799

這樣的人,讓人不只覺得知識重要,更發現智慧才真正的可貴…
而且似乎一個人在苦難中,才能看到其突出的意志。
這樣的人生遭遇,實在是很戲劇化啊!不,簡直是漫畫人物才有的
人生!!(有能力的人,責任就大!!)


天才,奇才,鬼才──馮馮的故事
--------------------------------
《皇冠出版社創辦人平鑫濤》


假裝我們在看電影──

銀幕上出現新公園入口大門的特寫,鏡頭PAN過去,對街有三、四家小吃店,
大都賣鍋貼、煎包、麵點,都很小很簡陋,只有兩、三張小桌子,爐灶就在
門口,老闆或伙計都在忙著。
一個十五歲的年輕人,滿臉疲態地出現在店門口,一再徘徊,終於鼓足了勇
氣,走向一家店的老闆說,『你們需要打工的嗎?我是逃難來的,我什麼都
可以做,只要吃住,不要工資。』『去、去、去,我們哪請得起人,哪有地
方供給吃住!』

他走向另一家,被打擾的店家說,『我們開救濟啊?』他再走向另一家,有
個胖胖的老闆正全神貫注在打算盤。他站了半天,老闆連頭都沒有抬起,他
鼓起勇氣說出了求職的請求。老闆還是沒有抬頭,卻丟出了一個二毛錢的硬
幣,丟在地上。年輕人臉漲紅了,他覺得這個動作比用言詞拒絕更覺難堪。
雖然已經兩整天沒有吃過東西,餓得荒,他是知識青年不是乞丐,至少有尊
嚴,不能受侮辱。他憤憤的轉過身去,昂然地向新公園走去。才走了幾步,
步伐放慢了。

二毛錢至少可以買一大把花生米,兩天兩夜沒有吃東西了啊!不知道那二毛
錢還在不在地上嗎?會不會被人撿走了?管他的,去撿了吧!他回頭走了幾
步,又猶疑起來。怎麼能丟得起這個臉,我不是乞丐啊!於是,下定了決心
向新公園走去。了不起再去灌自來水。他曾在火車站待了兩天,有長凳可以
睡,廁所裡有自來水可灌,但老被警察趕來趕去,又有很兇的流浪漢,不敢
再待下去。

新公園有水池,但水池的水實在太髒了。哪兒有自來水呢?他走啊走的,走
進了博物館,建築真宏偉!門前有羅馬式的石柱,又有大理石的台階。在台
階上躺一下吧,實在太餓了,一點力氣也沒有了,又很
睏,就在台階上閤上了眼睛。好舒服,這不是我的宮殿嗎?

他被冷醒了!天氣不太冷,但衣服太單薄了。他聽到了水聲,至少再灌些水
吧。看到前面好像有個水池,池中有個雕像噴著水,這水一定是潔淨可口的
。他想爬起來,全身軟綿綿的,手腳卻不聽使喚。這個台階怎麼那麼高啊?
他勉強爬起來,爬下了平台,向水聲走去,才一、二步,就摔倒了。他覺得
再也爬不起來……

這是哪一部電影?後來呢?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真的有人想把它拍成電影,但沒有拍成。

故事中的年輕人,叫『馮馮』,這是他後來寫作時的筆名,他成名後,大家
只記得他叫『馮馮』,不記得他的真名,連我也不記得。

年輕的馮馮那天沒有倒斃在博物館。他想起一個朋友的名字,好像是個牧師
,這是他最後的希望。他不知道牧師的地址,但也許到教堂可以問得到。他
又打起精神,走訪了幾座教堂,結果當然是大失所望。
更餓、更累的馮馮,想回到博物館的大理石台階上休息。這是他的宮殿啊。
但經過新公園前的那幾家小吃店,飄來麵點的香味,實在走不動了。有一家
店內老闆曾經拒絕過他,但還算比較和氣的,他再度提出要求。

『你怎麼又回來了呢?』老闆雖這麼說,卻動了惻隱之心。他也挨過餓,知
道挨餓的滋味。他叫伙計做一碗鹹菜肉絲麵。『啊,鹹菜肉絲麵唉!』馮馮
高興得幾乎瘋了。就這樣,他白天在店裡打工,店太小,沒地方供他往。他
有他的宮殿。晚上,他回到大理石的台階上睡。

民國五十二年的某個下午,有個年輕人到我家。他長得方臉大眼,皮膚白晰
,舉止斯文。背上背了一個小布口袋,袋裡裝著鼓鼓的東西。
他說他叫馮馮。這是我第一次見他。他說他寫了一部長篇小說,題名『微曦』
,四本一套,超過一百萬字。說著就把好幾疊厚厚的稿子從布袋中拿出來。

一百萬字。好像很少有作家寫那麼長的小說,那時候,大多作家都很清苦,
寫中、短篇,稿費可以應急。寫百萬字,耗費經年累月,誰熬得了這艱苦的
漫漫歲月。何況,即使寫完了,也不容易找到刊物發表。出版單行本更難了
。出版業不景氣,誰肯大投資出版這樣的『鉅著』,賣不掉怎麼辦?何況,
『馮馮』,誰知道是誰啊,默默無聞,如何銷得出去?

我那時身兼數職,非常忙碌,閱讀百萬字小說,是極大負擔,但我怎能辜負
這位年輕人的熱忱與期望。

人的時間,往往有很大彈性,我還是努力湊出了時間,壓縮了本來就很短促
的睡眠與休息時間,讀完全書。
==================================================================
========================
故事從他童年開始,戰亂連連,母子倆的顛沛流離,從大陸到香港,再來到
台灣的生活實錄,也可以說是這一代中國年輕人的慘痛血淚。馮馮事母至孝
,描述親情間的互動,也感人至深。

我決定先在《皇冠》分四期刊出後,出版單行本,全書一千五百頁,分四冊
。以當年《皇冠》的經濟實力,出版這樣的『鉅著』,有些膽大妄為,但出
版後,出版界為之震驚。

《微曦》出乎意外的暢銷。各種讚揚,聲震四方。馮馮因此而榮膺國際青年
商會舉辦的首屈『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獎』,又得了很多文藝獎,菲律賓中華
日報選為一九六三年最佳小說。不僅是他的作品受到肯定,他個人的奮鬥,
更引為青年的楷模。

馮馮終於苦盡甘來,名至實歸。

馮馮的成功,歸功於他的努力。面臨命運的苦難,始終沒有被擊倒,反而
愈戰愈勇。

他很感激我的重用《微曦》,使他破繭而出。以當時的出版環境,大概很
少有人如此『大膽』,敢出版一部沒沒無聞新人的作品。但從另一角度來
看,他未嘗不是為《皇冠》帶來了福報,對當年的文壇而言,也提供了很
大的貢獻。作為一編輯,如果一部優秀的作品放在眼前,不知道賞識,不
知道珍惜,非但是一種『失職』,甚至可說是一種『罪過』。

《微曦》是他的自傳小說。他從小就命運淒苦,經過『九百多天的流浪生
活』後,才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公餘努力寫作,到處投稿,到處碰壁。
第一篇採用他文稿的,卻是《皇冠》,因此,他辛辛苦苦寫好《微曦》後
,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投送《皇冠》。

馮馮是一位『天才』。因為戰亂,使他沒有讀完中學,自修苦學,非但有
深厚的國學根基,並且通曉九國語言。有人懷疑他是否誇大其詞。以他的
年齡而言,怎麼可能學會多國的語文,何況他根本沒有出過國,也未正式
學習過。

我曾介紹他到聯合報擔任社長王惕吾的英文秘書,勝任愉快。他以法文撰
寫的二篇小說,曾榮膺一九六二及六三年奧國舉辦的世界最佳小說獎,足
證他外文能力的卓越。也許他天生具有不同凡響的語文才華

。有一次他對我說,歐洲很多國家的語文,有很多同根同源,學會了一種
,觸類旁通,比較容易學會另一種。

我更可以說馮馮是個『奇才』,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好像都能輕輕鬆鬆
的做到。比如他很會摺紙,他為一家書局出版摺紙書,洋洋大觀,可以摺
出幾百種花樣。

最使我不解的,他突發奇想:他要寫一首交響樂曲。我絕對絕對不相信他
能作曲,他沒有學過任何樂器,也不曾聽說他對音樂有過狂熱,即使像莫
札特、貝多芬這樣的曠世奇才,莫不全心浸循音樂,才有此成就。馮馮憑
什麼能作曲,何況是繁複無比的交響曲。

馮馮因居家狹小、嘈雜,常常到我家便餐,飯後就鑽進一個空著的小房間
,埋頭作他的交響曲。一直到他移居加拿大,我沒有看過他作的曲。出國
後,他又經過了一番掙扎,才慢慢安定下,又寫了一部長篇小說,給《皇
冠》出版,他寫信來說他最熱衷的還是他的交響曲。當然,姑妄聽之。

後來,通訊漸少。他篤信佛教,整個人生有了極大的改變。他寫信來說他
不再寫小說,而勤於寫作佛學方面的書,由台灣的一家佛學出版社出版。
之後,他的信也就愈來愈少了。

有傳說他已修行到某一種境界,也有人說他已修到了『天眼通』,能看到
千里以外的人和事,繪聲繪形,煞有其事。

許多年以前,突然接到他的電話,他說可能回到台灣一行,很高興又可以
見面話舊。電話中互敘近況後,忍不住問他是不是真的有『天眼通』?

他沒有回答這問題,也許根本沒有聽清楚這個問題,而是平靜地說,『台
灣的天氣已經很熱了嗎?你都穿短袖襯衫了。』初春的天氣,應該還有涼
意,但那一年好像跳過了春天,已經很炎熱了。屋裡開著冷氣,我穿著短
袖的襯衫。當時我沒有體會出他話中的含義,電話掛斷後突然意識到他是
不是正用隱喻的方式,回答了我的問題。

難道是他的『天眼通』,看到我穿的短袖襯衫。

也許這是根本不相干的聯想,是我神經過敏穿鑿附會。基本上我不相信有
『天眼通』的說法,但也無法證明它的不存在,所以也無排斥它的存在?

這位多年至交真的已修行成果了嗎?真的有『天眼通』嗎?他的交響樂完
成了嗎?

馮馮真的回來了。一大批信徒跟著他回來。他說他只有很短的時間來我家
小坐。歲月似乎沒有在他臉上刻下多少痕跡,但年輕時那種生氣勃,甚至
帶點頑皮的神色不復存在,而是平和中略帶肅穆。似乎不太熱衷於話舊,
彼此的談話雖不致陌生,卻也沒有太親切。

他邀請我們參加他的音樂會,演奏他的交響曲。

我和瓊瑤都去了。陣容壯大的樂隊,人數眾多的合唱團。不像一般中國佛
教音樂的單純簡樸,而是氣勢澎湃的交響史詩。

我們絕對不相信他真的可能寫出交響曲,甚至認為這是馮馮荒謬的幻想,
他用事實證明了他做到了。不會任何樂器,沒有學過樂理、作曲,居然寫
出這樣組構繁複的交響曲。全中國有多少作曲家,寫出過多少交響曲?即
使在國外,近代的交響樂作品也不多見,樂壇還是盛行演奏他們的『文化
遺產』。

比起他的九國語言、寫作等等,他交響曲的完成,更使人覺得不可思議。

馮馮,他是天才,還是奇才,還是鬼才?
Posted on 2007-04-24 09:36 江世芳

馮馮一生,跨足文學、佛法兩大領域;文學上,《微曦》三部曲(江世芳
註:應為四部曲)膾炙人口,自不待言;佛法上,馮馮修行,有其一定成
就,雖有爭議,但這方面的著作<均交天華出版公司出版 >,更不知撫慰了
多少佛教弟子,而為近代大禪師虛雲老和尚所立之傳《虛空的雲》(江世
芳註:應為《空虛的雲》)三大冊,出版時,凡涉足這一領域的,很少不
知的。

台灣,一直是個容易「遺忘」的國家,文化上近12年來又很淺碟,記恩的
,少之又少,記恨<自以為悲情>的倒是一大堆,如由貴報來紀念這位從不
向逆境屈服的作家,但願是個美好的開始。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kingkong/archive/2007/04/24/160576.html
民國50年代重要作家作家馮馮於4月18日過世,享年76歲。馮馮對年輕讀
者來說是陌生的名字,但他曾是曾聲震四方的作家。民國53年,他以小說
「微曦四部曲」(皇冠)得到多方讚譽,而榮獲第一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獎,皇冠出版創辦人平鑫濤稱之為「天才、奇才、鬼才」。

馮馮一生神祕而傳奇,連最早出版他作品的平鑫濤都只知他叫「馮馮」
,不知全名叫張志雄。2003年,馮馮的回憶錄「霧航」(文史哲)出版,
讀者才可窺知他的曲折生平。出生於廣州的馮馮,隨海軍輾轉來台,由於
他常寄信給母親,竟被誤認為匪諜,監禁了4、5年,馮馮後來又被以精
神失常開除軍籍;獲得自由後,他只好自力更生,在火車站、公園、街頭
流浪,做苦工、做擦鞋童,在如此顛沛的生活裡,馮馮勤於自修英文,曾
考取編譯人員中的榜首。

這位「擦鞋童」還會寫小說,平鑫濤曾在文章裡描述,民國52年的某
個下午,有個方臉大眼,皮膚白皙,舉止斯文的年輕人,用布袋背了好幾
疊厚厚的稿紙到他家,這就是馮馮與他的百萬字小說「微曦四部曲」,出
版後意外暢銷,後來他陸續推出「昨夜星辰」、「紫色北極光」、「紫楓」
(皆為皇冠)、「空虛的雲」(天華)。

精通9國語言馮馮因緣際會移民加拿大,從此潛心向佛,信眾敬稱他
為「馮馮居士」。在「霧航」一書裡,馮馮形容自己「一生都像在濃霧中
航行」。作家季季與馮馮同為皇冠第一代簽約作家,她印象裡的馮馮脾氣
好,永遠帶著笑容。
文史哲出版社社長彭正雄形容馮馮非常慈祥,樂於為身邊人解憂釋疑
,不喜麻煩別人,幾十年來都單身自立。彭正雄表示,馮馮遺願裡交代,
希望以他最後積蓄成立紀念館與基金會,並將書籍版稅都回饋給佛界。馮
馮告別式將於5月9日下午2點在第二殯儀館舉行;5月10日上午10點半
在師大路的師大禮居舉行音樂追思會,將播放馮馮創作的音樂曲目,悼念
這位長者。

悼念馮馮網頁:
http://tw-buddha.com/forum2/index.php?showtopic=62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