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童年從某個角度說來,是人們一生中最沒有煩惱的時光,不過我覺得有沒有煩惱
跟快不快樂其實是兩回事,因為一個人若是有甜蜜的煩惱,那也就無妨他的快樂
,小孩子沒有煩惱並不代表就是快樂的,當然囉,如果是快樂而且又沒有煩惱,
當然會讓人覺得特別輕盈而印象深刻囉。
以前的男孩子都很喜歡玩這種賭博性的電玩,不然就是大型機台的快打旋風遊戲,
大人愈禁止或是愈花錢的遊戲大家愈喜歡玩,人某方面就是犯賤,別人愈禁止我們
就愈好奇,不知道如果當初大人都禁止我們讀書,我們是不是就會拼命唸書呢?(想
也知道不可能),不過說到這裡,我其實也會懷疑自已是不是那麼的「男性化」,因
為我其實不太喜歡打電動,也不喜歡玩打打殺殺的格鬥遊戲,很可能是我不強壯,
潛意識覺得和平最好,省得被打,因此才會不對這些男性化的遊戲產生興趣吧?
某方面我覺得童年生活很快樂,但某方面我又覺得童年在國小上學的生活是很不
人性化且壓抑的,但我後來又覺得,或許教育的本質就是讓一個人先壓抑再抒發,然
後到了最後發洩的極致也剛好符合社會規範的範圍之內,這樣的一個人,就可以成為
至少不危害社會的一種存在,以前有句話 :「小時偷摘瓜,長大就會偷牽牛」,我觀察
發現確實有這種現像,小時候有些同學喜歡趬課,而且熱愛爬牆,而比較乖的同學則覺
得趬課、爬牆、是一種罪大惡極的事情,其實趬課這種事在長大之後觀來,都是一種小
事,不知道為什麼小時候自已要這麼孬種,怎麼犯點小錯就耽心的要死,後來才發現這
種對破壞規定的恐懼,某方面也讓自已的心靈得到一種自由,這種自由可分成兩種角度
,一種是人會因為肉體的被限制而發展出心靈的自由,想像力會更為豊富,另一個角度
則是人們一開始不能有太多自由,否則自由一旦沒有了限度,對自已與對別人而言,都
是一種威脅。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