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團長多年的研究經驗,在夢境之中確實可以自己創造出想要的場景)


(在自已的世界中,自己既是創造者,也是遊戲者,而要玩得儘興,還必需
 想辦法讓自己被蒙蔽,無法全知。)


昨天去看了李奧納多最新主演的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

太精采了!!

喜歡從電影中探索深度哲學議題的人,看這部片子應該會大呼過癮。

---------------------------------------
我覺得這是繼駭客任務之後,可以讓舉世人類都有極大啟發的超級大片

不論是劇情與特效皆為上上之選,不去電影院看還真的看不出它震憾而
觸目驚心的效果。

為什麼團長會特別大推這部影片,因為裡面關於做夢的元素與細節都
跟團長在夢中所做的研究結論一致。

●首先,人是可以自已營造夢境的,夢境的細節可以自已一一施工完成。
  這與人性心理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致,意思是說,我們當初花多久
  時間營造的場景與實相,也必需花同等值的力量才能解銷它。


●夢是有很多層次的,有發現是作夢之後馬上就變得虛無的層次,也
  有發現作夢,想要把自已打醒,卻怎麼都難以將自己喚醒的層次。

●夢境可以有好幾個階層,有時我們在一場夢醒來之後,其實是另一場
  夢的開始。(這就是夢中夢中夢啦,團長最高紀錄是五層,最後一層醒
  來的時候,頭都快暈了)

●夢境的對像是我們自已也無法控制的,它們是我們的潛意識,也可能
  是我們的次人格,他們可以與我們這個主人格對話,甚至還會反駁我
  我們的意見。

●佛經說:「大而無外,小而無內」、西哲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
  堂」,我們的潛意識、無意識世界,也是一個小宇宙,在某種程度上
  它也與我們的大宇宙有相對應的關係,如此觀來,我們的身體不是我
  們的,我們的想法也不是我們,我們在上帝的夢中,然後我們也是我
  們夢中的上帝。

●進入到自已的無意識世界中,我們每個人的能力與創造力都會瞬間提
  高百倍,也因為在夢境之中頭腦運轉的速度是現實生活中的百倍,因
  此智力與時間結構都與現實生活不盡相同。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曾言:「為何總是存在,而不更是虛無」,我們所認
知為虛幻的夢境世界,很可能才是真的,正因為它是不受控制,受各種因
緣所影響,而且常常不俱備邏輯性,這個世界為什麼會存有,一開始就不
合邏輯(無中生有怎麼會合邏輯?),於是乎,不合邏輯的結構正符應這個世
界,倒是合邏輯的了。曾經有一信徒問一科學家說:「為何你不相信上帝,
是因為上帝的觀念太抽象嗎?」結果科學家卻如此回答:

「不,上帝被你們描述得太具體了,具體到沒有能變性與延展靈活性,所
  以我不相信你們口中上帝的概念。」

因此許多科學家並不是無神論者,而是不可知論與理型論者。這與傳統我
們認知為不守道德、只重物質的無神論是不一樣的。


了解夢境的結構,某方面也能體悟這個世界的智慧,例如:

●知道我們的念頭是幻變的,想法是因為身體的結構與大腦細胞排列的結構
  使然,故我們不可太認同自己的身體,因此也較可不執著在自已的欲望上面

●知道邏輯只能解決邏輯導引出來的問題,不合邏輯的問題,需要以不合邏
  輯的方式來解決。

●深信本自俱足,自我本身即是宇宙全體的彰顯,故每個人都需要自我發現、
  自我挖掘,看到自已的絕對自信,並在彰顯價值的時候,發現原來自已什
  麼都不缺乏,缺乏的是相信自已已經本自俱足的確認。

●我們不斷的投射我們的念頭到我們的對像去,在現實中我們投射到家人、朋
  友、不認識的人,在夢中我們見投射到我們的無意識與次人格身上,我們乍
  看之下是活在世界中,其實是活在自己的念頭裡,投射物的任何特質,都是
  我們賦與他的,於是,我們眼中什麼樣的世界,就等於我們是怎麼樣的我們。

●夢境的層次與實相有一些有趣的關聯,量子力學認為觀察者的觀察會影響物質
  本身的呈現,也就是說,觀察者在觀察的本身,也參與了創造,因此佛家說三
  界唯心、萬法唯識,可是我們就會有一個問題,既然大家都是意識體,也沒有
  人希望彼此濄得不好,那怎麼會創造出這麼一個讓自己痛苦的世界呢?

  我的推論是,有三種可能的原因,一是意識規定的序列是有階層的,例如我們
  的共識創造了某種規則,則因為單一個體的意識不可能強過所有人的意識,因
  此要被這共有的意識所侷限,而這共識本身是不理性的,畢竟每個意識體的條
  件與立場不同,利益是有衝突的。

  二,痛苦與快樂有二元對立相反相成的關係,正如同黑暗與光明的結構一樣,
  我們很難只要快樂不要痛苦,因為快樂與痛苦是同一個根源所生起,因此我
  們如果不想過一朝風月的生活,可能就要選擇萬古常空的日子。

  三、每個意識體都是宇宙萬有的一部份,因此本來都是「全知」的,但是一
  個人如果「全知」了,那就會陷入無聊的境界,因此只好讓自己成為一種偏
  知、受限的存在,以在重新獲得全知的過程中永劫回歸,而自已也能在其中
  得到遊戲與體驗創造的快樂。

  不過,以上的推測都是不可証偽,大家聽聽就好
 


最後以一首王安石的詩作為結尾:

「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
河沙功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dlive 的頭像
    gradlive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科學與玄學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