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個關於人際關係的理論稱之為「六度分隔」理論,意思是說,任何世界上不認識的兩個人
例如美國總統歐巴馬跟盧安達的某個農夫,只要透過他們之間的六個人,就可以互相聯繫得上。
這個理論乍聽之下很玄,不過如果用數學計算一下,好像也就沒有那麼神奇
假設一個人一生中認識了200個人,不需要是很好的朋友,只要是點頭之交即可,那麼每個
人認識的人脈網向外延伸一次就是200的等比級數,而200的六次方很自然就會超過60
億,因此在六度間隔的關係網路上找到對方,其實似乎也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不過,我們直覺上都會認為這種事很難發生,因此在某個地方再度遇到認識的人,或是對方
剛好是自已朋友的朋友時,就會覺得很神奇,然後覺得「沒想到世界那麼小」。
在學術界這種情況更明顯,因為研究某個特定學術領域的就是那些人,而只要舉辦研討會,會
關心而且來參加的還是這些人,或是這些人的徒子徒孫,每個人的人際網路其實相當大,只是
自已毫無所覺或完全沒有意識到。
科學家發現,點頭之交的弱連結會比知已且熟識的強連結對一個人更有用
例如找工作的時候,大部份透過朋友找到工作的人都是透過弱連結,而非死黨與知交的強連結
,一方面可能是強連結的同質性太高,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框架下,很難得到新的資訊與
資源,一方面是不是很熟悉的朋友,發揮出來的人際化學反應比較豊富,也比較新鮮而讓人
印象深刻。
科學家把這種屬於每個人獨特的人際關係網路稱之為「小世界」,它呈現兩種形式的分佈,一
種是平民式的網路結構,類似網際網路的關係,一種則是貴族式的主從結構,這兩種網路結構
也神奇的呈現在大腦神經元、食物鏈、歷史演化脈胳之中。
人如果說有所謂的命運的話,那通常是代表這個人在自已人際關係的小世界所遭遇的對待,例
如小時候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家裡,因此這個人的命運就等於被他的父母與兄弟姐妹所相互決定
,其性格也被家庭這個現像場所演化,因此心理諮商會特別重視原生家庭的影響便是這個原因。
而如果一個人把自已在家中所得到的世界觀應用在更大的世界,某方面而言,他就把自已限制住
了,他只能以僵化或固定的行為模式來回應外界給予的刺激,他因為從小到大被深層灌輸的
觀念導致他無法辦識與認知出更大世界給予的不同刺激,於是就掉入固定的刺激與反應的模式與
迴圈,而某方面來說,這也就決定了這個人的「命運」。
團長的觀察與研究是---這個世界是由每個人的小世界組合而成,但每個人常常把自已的小世界觀
誤以為就是整個大世界運作的模式,在NLP中,把這種現像稱之為「每個人把自已的地圖誤認為
真實的彊域」,因此對世界造成了誤認。
改變命運的關鍵就是----走出自已的小世界,然後儘量加入且連結更多不同人的小世界
水與冰的分子式都是一樣的,但在不同的溫度變化下,卻呈現液體與固體的差別,這讓科學家開
始覺得,物質之間互相組合的形式可能比物質本身的結構是如何更為重要,畢竟整體大於部份之
整合,以化約論的方式來研究單一部份,就會出現忽略這些部份彼此之間是怎麼互相整合的關係。
認識到這個觀念很重要,因為這可以解釋為何富者愈富、強者衡強,還有挑戰者要怎麼打敗衛冕
者的策略,觀念一旦清楚了,行動就容易的多,也比較容易取得更高的成就。
為何富有的人會愈富有,一般的認知是認為,因為富有的人比較有天份、比較聰明或是運氣比較
好、天生的資源比較豊富,但從這連結網路的結構來分析後,科學家發現其實還有更合理的解釋
首先,富有的人並沒有比較聰明,因此他們獲勝的機率跟一般人是一樣的,而且所謂的聰明是相
對的,能不能展現一個人的聰明常常也是需要運氣的。
但為什麼他們還是會比較容易富有呢?
關鍵在於他們的人際網路比較豊富,得到的資訊比較多,而他們也願意到處去投資佈局,成
為大多數人的弱連結。
假設每個人的條件與資源都一樣,透過供需平衡之後,理論上大家的收入與支出都差不多
,但是對於一個跟大多數人有弱連結以及與大多數人沒有連結的人而言,其中的差異就會
開始顯現出來。
每個小世界有自已的組織文化、演化模式、組成結構與愛恨情仇。因此在自已的小世界條
件差的人進入到其他人的小世界時,很可能反而成為條件好的人。
麥可喬丹如果不是身處在籃球的小世界,而是在律師的小世界,成就一定沒有那麼可觀。
投資獲勝的機率是一樣的,勝負各半,但是網路中心的樞紐可以看到現金流的流動,而且
他的投資雖然勝負各半,但是正因為他所獲得的資訊比較多,他一旦獲勝的話,其獲利的
比率是乘數而非倍數,這也構成了與一般人的差異,而也因為他資訊較正確、他還可以
選擇自己的條件最適合的場域來投資,他可以同時作空也可以作多,比一般人更靈活
,獲勝的機率當然比較高。
然後這些網路貴族也傾向於與自已一樣的貴族的朋友交往,於是他們得到的資訊與內幕就
更多了,這也是內線交易與大者衡大的由來。
而一個人一旦成了一個網路節點,就會開始有著吸引其他人一起加入的誘因,於是平民化
的族群內演化結構慢慢會轉變成貴族階層式的族群間演化結構、本來是競爭的個體會
演變成競爭的組織,而不管怎麼計算,組織的樞紐與領導者,都會是組織中的資源最大的
享有者。
但我們又有一個問題,成為別人的網路節點需要什麼條件呢?
這就是有趣的地方了,我的觀察是----不太需要什麼條件,因為網路的特性有一點很奇怪
,那就是大家的注意力只會集中在自己的身邊,也就是說,大家會加入某個組織,其
實是相當隨機的,常常是剛好在自已的小世界中有人號召了一個組織,大家就跟著加入,
很少會去考慮自己加入的組織是什麼特性,佔有什麼優勢.
而這也是為何一個人出國留學或深造之後,視野與格局會有大大不同的關係,因為他從
原來的小世界脫離出來了,終於有機會比較不同的思考模式與組織結構的優劣了。
各位在看這個部落格的朋友啊,其實,你也不由自主的加入了我的小世界,可能是我們
的觀念相近,構成了您的不斷來訪,而一旦接觸久了,互相影響久了,就一同型塑了彼此
相近的世界觀。
我覺得,這種小世界某方面也構成了真平等,因為人無法選擇自已出生的條件,但可以
選擇自己要加入與認真經營的小世界,從玄學的角度,你一出生被丟到了某個小世界後
,就決定了你的命運,你勢必要與你原先小世界的這些人做一番徹底的清算,而要不要
清算的自由度常常也不在你自已身上,因為你的觀念是從小世界開始被建立的,你貿然的
革命對你自已其實不見得有利,畢竟在生物界中,突變通常指的是夭折。
而且你最大的革命是你自已,因為是小世界型塑了你自已,你會願意摧毀自已的小
世界嗎?
因此合理而中肯的途徑還是,人必需同時照顧到小世界與大世界的需求,然後去認識不同的
小世界,擴張自已的視野,而有了比較之後,你自然會知道怎麼想會比較好。
所以啊,一個人與其費盡千辛萬苦的學習自己所沒有的能力,某方面來說,還不如去選
擇一個更適合自已,更能發揮自已所長的小世界。
選擇小世界一樣需要勇氣與決心,但至少又多了一個改變自已的途徑,這對前途茫然的學子
而言,是很關鍵的思路。
我說的很抽象,不過… 因為抽象,反而會比較精準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